400-640-6630 体验

中央厨房设备龙头-CRM案例

2023-04-09 21:31:42

合作背景

TY(化名)是一家来自东南亚的中央厨房设备提供商,在其细分领域,他们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位列全行业第一

他们的设备优势在于设备质量最好、性能最稳定

但经过了20年的发展,国内的设备质量不断在追赶,且价格低廉,TY已经连续4年业绩没有明显增长。

业绩道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TY启动了合作。

TY的目标很明确:

1、找到业绩突破的方法。

2、通过信息化手段(CRM)将方法落地到组织中。

咨询诊断

要实现业绩的突破,必须先找到“销售的瓶颈点”,从瓶颈切入,才能更快地做出一些成果。

经过调研,业绩道发现,TY的业绩近两年很大比例(接近60%)来源于“大型工程项目”的设备销售(后面简称为“项目销售”)

但TY以往的业务主要是强调性能、质量、售后的单机设备销售。

而“项目销售”则需要关注工厂的整体设计、规划,以及需要突破复杂的人际关系网,这不是TY的强项。

在业绩道看来,这是一个“提升转化率”的问题,既然这里最有可能出效果,那我们不妨先从这里入手。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本次TY的“CRM建设项目”有些特别,因为他们已经沿用“纷享销客CRM”多年,有很多历史数据沉淀其中,所以在验证阶段,我们先基于“纷享销客”来实现,影响面会更小一些。)

打法标准化

对于TY来说,过往的销售过程并没有“商机”一说,因为单机设备的销售周期较短

整个转化路径只需要经历“客户-->销售记录-->订单”,成交周期一般在一两周左右。

但“项目销售”却有着不一样的特点:

-- 转化路径要长得多,周期一般为3个月到一年。

-- 转化复杂度要高得多。

因此,为了让原本习惯于“单机设备销售”的小伙伴能尽快进入状态,业绩道的建议是——打法标准化

具体到CRM的设计中,打法标准化体现为3个方面:

1、商机评估的标准化。

对于一条商机,值不值得打、要花多大力气去打,我们设计了3个评估维度,分别是:

(1)客户质量的评估:

(2)需求匹配度的评估:

(大家注意上图,即便是需求描述,TY也给出了“标准的描述方式”,避免大家随意表述。)

(3)商机本身的评估(包括“事”与“人”):

2、项目行动的标准化。

TY为整个项目跟进过程,设定了25项标准动作,并把它们设定为“可勾选”的检查点

在商机的跟进过程中,哪些动作做了、哪些动作没做,一目了然。

这样,管理者与销售人员之间,便基于了同一套“语言体系”来进行沟通。

避免销售人员自我感觉良好,实则很多关键动作却没做到位,管理者又不知怎么说才好。

3、商机分析。

对上面的“评估”和“动作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商机的分析和计划就简单多了。

TY也把商机分析的过程,进行了标准化:

-- 卡点在哪

-- 下一步要做什么

-- 需要哪些人员配合

都要逐一分析和确认。

到此,经过上面的3个标准化过程,整个商机的跟进就变得“有序”且“尽可能有效”了。

即便是销售新人,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只是需要时间让自己的技能变得更熟练而已。用董事长的话说:

这种标准化的做法,相当于建立了一套“TY的黑话体系”,不仅沟通效率提高了,而且给了团队一个提升自我的方向。

以业绩为导向

第一阶段的“打法标准化”做完后,效果很好,在落地执行一段时间后,业绩道与TY进入了CRM优化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需要关注“整体业绩”

但CRM如何“面向业绩的完成”呢?

我们为TY公司设计了4个销售仪表盘

1、第一个仪表盘:业绩仪表盘——用以了解“每个同事业绩完成的可能性”。

先把每个人(或每个分公司)的“业绩目标”和“现状数据”进行总体对比

然后基于总体数据,再往下进行数据分解

(1)今年回了多少款?

(2)还有多少款可以回?

(3)今年有多少预计签单?

从这个仪表盘中,我们可以看到:

-- 哪些同事更有可能完成业绩。

-- 哪些同事距离业绩的完成还有很长的距离。

那么,对于那些情况不好的同事,我们要怎么办?

2、第二个仪表盘:销售机会仪表盘——用以了解“每个同事产出业绩的机会有多少”。

业绩产出的机会,可以从4个方面去了解:

-- 商机数

-- 线索数

-- 渠道人数(提供线索的人)

-- 客户数(老客户数)

(同样的,这个仪表盘也是有“进一步分解数据的”,但受限于篇幅,本案例就不展开了。)

到了这里,如果我们发现,一个销售同事“业绩数据不好”,“机会数据也不多”,那怎么办?

这种现象肯定是存在的,比如销售新人(或那些混日子的销售人员),对于他们,我们可以看第3个仪表盘。

3、第三个仪表盘:月度增量数据仪表盘——用以了解“每个同事月度新增的结果和过程数据”。

主要看:

-- 新增回款

-- 新增签单

-- 新增商机

-- 新增渠道人

月度的增量数据,视角从“结果”到“动作”,考察一个同事“月度工作是否到位”。

何为工作做到位?

-- 要么结果好(签单、回款)。

-- 要么动作好(新增商机、渠道人、拜访)。

所有新增数据,都不应该孤立对待,必须连同之前的月份,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4、第四个仪表盘:周增量数据仪表盘——用以了解“每个同事周新增的过程数据”。

到了“周”这一颗粒度,TY公司对结果数据就不那么关注了,主要聚焦于销售人员的过程管理,例如:

-- 新增了多少商机?

-- 新增了多少渠道人?

-- 拜访了多少客户?

上图是“周新增拜访”的数据示例,同样的,TY公司关注“连续8周”的数据变化。


这四个仪表盘,整体上遵循这样的逻辑:

1、先看“业绩现状”是否足够完成目标?

2、如不够,继续去看“业绩机会”的后劲是否够强?

3、如不够,继续看月度动作是否做到位?

4、此外,为了保证月度目标的完成,还要深入到“周”这一颗粒度进行分析和管控。

CRM总结

以上,是业绩道跟TY公司一起经历的“两个CRM建设阶段”。

我们没有以CRM的功能为导向,而是基于希望实现的目标,来牵引出所需要的功能。

第一个阶段,是希望通过CRM落地标准化的销售打法

第二个阶段,是希望通过CRM赋能业绩目标的完成

最终,反向建成了一套实用性强、与业务高度匹配的CRM系统。

项目收益

至今,项目已实施了1年多。

2022年上半年,我们完成了CRM的第一阶段,然后陪着TY公司一起走了半年的CRM落地。

在整个餐饮行业受冲击的疫情局面下,TY公司虽然没有显著增长,但相比起普遍下行50%的同行,TY公司实现了“营业额”和“利润率”稳定保持,这让管理层对业绩道及CRM产生了信心。

2022年底,双方进入了第二阶段,进行“以业绩为导向的CRM设计和落地”

虽然,落地进程仍在继续,但TY管理层对2023年充满信心。


最后,借着TY的案例,业绩道想说:

没有企业真的需要CRM,他们要的,不过是找到“解决销售障碍”、“实现销售目标”的方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