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40-6630 体验

成长,就是不断证明自己是一个傻逼

2020-04-08 08:22:17

Chapter1.引子

有些人25岁就死了,只是80岁才埋。
 
我常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要保持开放、拥抱变化,思想不能僵固。
但问题是思想一旦要保持开放和拥抱变化,就不得不面对过程中反复被打脸的过程,甚至是自我反复被打碎,然后再重建。
这个过程异常痛苦,如果视野的尺度不够大,特别容易误解为是自己在折腾和糟蹋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无法持续警惕僵化和保持开放的原因。
最近,由于初进电商领域,很多事情对我而言很陌生,行业理解、业务增长、组织变革、团队管理......一堆的事情缠绕在一起,而且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同时进行,所以我已经被蹂躏得一塌糊涂了。
有人问我,干嘛要这么折腾自己,活轻松点不行吗?
这个问题,乍听起来,会让人有种错觉,似乎要不要折腾自己,是可以选择的。
但这恰恰是问题所在,我很早就意识到,要不要折腾自己根本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我的体会。
 
 
 
Chapter2.没得选

首先,我的经历告诉我,成长以及成就的提升,是以一次次证明自己是一个傻逼为代价
从小,我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男生该有的问题我也有,整体上不算特别坏,但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
第一次的自信建立是在初中,有一次,我被政治老师骂我没用,那时候我内心愤愤不平,然后奋起直追,在接下来的政治考试,突然间从名次靠后考到了第一名。
这次经历对我而言影响很大,我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挺厉害的。
从此,我就开始不断触碰一些成功的小高峰,例如高中生物考试成绩全广州第二,同时高中时代便自己开始进货组装和维修电脑,大学时期担任了各种协会的会长。
但生活是无情的,大学毕业后,带着一腔热情创业,最终的结果,只是证明自己是一个傻逼。
当时想,创业可能确实太复杂,但以自己以往卖电脑的经验、担任过营销社团会长的经历,做销售工作总是可以的吧。
所以创业失败后,我就去找了份软件销售工作,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得心应手的,业绩增长很快,从客户经理快速成为团队负责人。
当时再一次感觉扬眉吐气了,加上被另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翻一倍薪酬挖墙脚,自我感觉特别好。
直到在咨询公司遇到真正的销售高手,我才又一次发现,原来自己还是一个傻逼。
幸亏那个时候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承认了自己弱爆了,把自己打碎了再重构,最终才在销售领域不断创造新的佳绩。
后来的日子里,我的经历不断反复证明自己是一个傻逼,但恰恰是每一次勇于承认,一次次被打碎再重构之后,成长和成功便自然而然地接踵而至。
我逐渐体会到,折腾不是可选项,它是成长的必选项,如果你选择不折腾,你不过是放弃成长罢了
另外,这些证明自己是傻逼的经历,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敬畏。
如果哪一刻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傻逼了,那一定是我在止步不前。
 
 
 
Chapter3.种内竞争

曾经有朋友跟我说,他不需要这样的成长,他觉得现在就挺好的,难道懂得知足不行吗?
每个人的答案,都是建构在他的生存结构之下的,我的朋友刚好是个富二代,所以我觉得他的话我也无从反驳,但问题是很多人并不是富二代。
不仅如此,回顾整个生物演化进程,我发现,有一种机制在阴险地起作用,它就是“种内竞争”,我举个动物界的例子帮助读者理解:
一群大猩猩,有几只雄性猩猩特别强壮,而其它的体型一般。
不够强壮的猩猩想撩妹,但无奈地被强壮的那几只打走了,最终,强壮的那几只占有了种群的交配权。
渐渐地,这个种群的猩猩都变得越来越强壮。
但体型过于强壮后,新陈代谢和能耗过高也是熬不住的,所以猩猩群体在体质方面,找到了一个体型的平衡点。
后来突然又有一天,有一只猩猩无意中发现把树枝磨尖,可以把同类捅出一个洞。
虽然他的体型跟别的猩猩没啥差别,但掌握了一种新武器,它就成为了新的交配权拥有者。
直到所有猩猩都懂得把树枝磨尖。
万物就是如上面的故事般,通过种内竞争,不断进化、不断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一直到人类。
而人类社会,也不过是生物演化进程的接续,所以,种内竞争不仅没有停止,而且还愈演愈烈。
如今,很多人说要“知足”,但殊不知,“知足”其实是一种奢望,它需要以成长为代价
我再讲一个人类社会的故事:
小明和小丁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大学毕业后,他们进入了同一家公司,在同一个部门工作,两个人都总是希望随着时间的积累,收入变得越来越高。
后来刚好有个机会,竞聘一个管理岗。
小明的孩子刚出生,为了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小明决定用更好的工作态度和更多的工作成果,换取这个晋升机会,所以小明主动把工作时间调整为995(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5天),希望领导每天看到他加班。
与此同时,小丁刚好准备结婚,特别需要一笔钱买房子,也想得到这个晋升机会。看到小明的995,他知道只有通过做得比小明更好,才能获得晋升,所以小丁决定996。
这个部门就4个人,其他同事虽然没有角逐管理岗的念头,但是迫于群体压力,也只好不情愿地985了。
渐渐地,处于这种工作强度的企业因为效率和产出都提高了,它们获得了竞争优势。
然后,这种工作强度和氛围从少数企业蔓延到更多企业。
最终,种内竞争让奋斗者以996为标配,而劳动者也不得不985了。
这不就是如今社会正在上演的剧目吗?
人类社会正在被“种内竞争”这条规则支配着往前发展。
近几年,无数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便很多人也在追求成长,但只要成长速度稍稍赶不上种内竞争的速度,生活都会毫不留情地给你一顿暴打。
那更不用说那些不愿意成长的族群了。
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有“知足”这一说,要么你被生活牵着走,要么你被生活拖着走。


 
Chapter4.结束语

以上,就是老贤的经历和思考。
销售科学流好久没打过鸡血了,因为最近又一次处在证明自己是个傻逼的进程中,有时候觉得特别丧。
所以,谨以此文鼓励自己,也借此鼓励身处成长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