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寻根
2019-08-09 09:30:51
接着昨天的文章:《拖延症的成因分析》,我们继续谈谈拖延症。
如果你还在拖延,很可能因为你没有下定决心,没有奋不顾身地践行某一个方法,而如果要做到奋不顾身,你就要确定那个方法是否适合你,再者,要知道那个方法是否适合你,你要“自知”,要知道你拖延的“来源”,为什么拖延,当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根源,再匹对相应的方法,你就有信心多了。
那究竟拖延的根源是什么?时间有限,查了两本书,分别是Jane B.Burka的《拖延心理学》和William Knaus的《终结拖延症》,听了一个音频(罗辑思维36期《大家都有拖延症》),总结了以下原因:
1、我不想动。不要以为这四个字很low鸡,它是我人生一大感悟。试想一个场景,坐在那里看电影,好好的,懒洋洋的,突然想起来要写方案,真是晴天霹雳。因为如果你继续看电影,你的状态不用发生变化,你只需要保持惯性就好,但假如要起来写方案,它要改变你的当刻的惯性,要花“额外”的力气、意志才能完成,而惯性和花力气之间,人的天性又天然会选择最节约的方式,因此你就更容易选择不做,就拖延了。其实人生不也是一样吗?很多时候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浪费时间,但换工作付出的“额外力气”太多了,就算了。
2、择易避难。其实这是上一点的延伸,你知道看书更有价值,你已经誓神劈愿地认为不能不去学习了,但是就是忍不住看微信,看电影、玩游戏,甚至去洗碗、扫地,也拖着不拿起那一本书。因为当你没有形成看书的神经元回路之前,看书比上述一切都困难,因为难,所以就逃避啊。生活工作中有特别多这样的例子,例如一个销售新人要去发展一个新客户,就比如“万科地产”,既没有熟人,又没有好的绕前台技巧,怎么办?逼得紧呢,打两个电话后直接求助,逼得不紧呢,就拖咯。
3、过于自卑。不少同胞,拖延是因为怕做不好,没做,反倒还有个念想,做了但没做好,就似乎证明了能力不行,谁愿意承认和面对自己能力欠缺呢?最终宁愿拖着不做。这种想法其实非常不成熟,我们要能接受我们都是不完美的,我们一辈子都在路上,都在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其实,人生中,做得不完美才是常态。再退一万步,难道你拖着不做,别人就觉得“他好棒哦”吗?
4、过于自信。对,你没看错,其实很多人拖延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在限期内能解决问题,所以习惯性拖着不做,他的经验告诉她,反正最后都是能解决的,他们成功过,成功在拖延中有惊无险。不要以为这样很帅,其实很容易擦枪走火,每次都在不得不做的时候才做,当一不小心两件重要事情撞到一起,或发生突发事件,就会分身乏术,而人生本无常,还是留点余地比较好。
5、最后,还有一种,叫做习惯不好,这种类型通常是对于一些非紧急事件,一些很简单的事情,例如上网买条内裤,写好的邮件就是拖着不检查不发送,其实表面上看上去好像没关系,但这样的事情多了,就会被时间绑架,因为在不紧急的时候不处理,到了必须处理的时候,就变得紧急了,当你看到一些人经常忙乎一些很急的事情,其实就是因为一开始不紧急的时候,不去处理,而且大量积压的结果。
我相信,以上不是全部,我也没有能力列举全部,但这是一种思路,要解决自己的拖延症,先知道自己为什么拖延,找到根源,对症下药。
2019.8.9

by 黄老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