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40-6630 体验

“销售工作”有哪些?

2022-07-02 08:53:24

回顾

《销售是什么?》一文中,我们定义了什么是“成功的销售”:

成功的销售,是一个始于买方的需求,双方基于信息和信用的传递,通过价值交换达成交易,并最终使买方需求得到满足的全过程。

在这个定义中,有5个关键要素:

1、买方的需求

2、信息传递

3、信用传递

4、价值交换

5、需求满足

第1个要素,买方需求,是销售行为能够发生的前提。

第2、3、4、5个要素,是基于需求而展开的“基本工作”。

第1个要素,我们已经在《需求是什么?》中做了介绍。

本期,我们接着介绍基于需求而展开的“基本工作”。

一、获取销售机会

正常来说,客户有一个我们能满足的需求,我们直接去满足就行了。

但问题是:

-- 哪个客户有需求,我们不一定知道。

-- 我们能满足一些需求,但有这些需求的客户可能不知道这一信息。

-- 甚至很多时候,客户有一些隐性需求,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需要被引导。

因此,销售从业者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接需求的双方,获取销售机会(销售机会,就是一个“我们有能力满足的需求”)。

(关于“销售机会”的定义,以及下面提及的“潜在客户”、“目标客户”、“目标客户群”、“线索”、“商机”、“客户联系人”、“需求关键人”等概念,大家可以回顾《几个关键的销售概念!》一文)

但如何对接?又如何获取呢?

在我看来,路径有2条:

路径1:把“我们的能力”展现在“目标客户群”相关“需求关键人”可能出现的地方,引起他们的兴趣,让其主动联系我们,从而获得销售机会(商机或线索)。

路径2:基于“我们自身的能力”,定位“潜在客户”,寻找并接触其需求关键人,引导商机。

销售机会,是那些“我们有能力满足的需求”。

需求关键人,就是对于销售机会关注,并能产生影响的人。

商机,是“需求关键人”提出的某个“我们能满足的需求”。

线索,是“非需求关键人”传递的某个“我们能满足的需求”。

由于“路径2”是有目的地去接触“需求关键人”,因此如果能引导出销售机会,那必然是商机。

目标客户 ,就是那些“直接带有销售机会”的个人或组织。

潜在客户 ,就是那些“可以诱发销售机会但还未诱发销售机会”的个人或组织。

路径1,是“吸引”逻辑。把信息展示在渠道中,引起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关注和兴趣,被动等待客户来找我们。

我称之为吸引拓客

路径2,是“精准打击”逻辑。通过对潜在客户的定位,主动寻找”客户。

我称之为主动拓客

关于“获取销售机会”的两种方式,后面的章节会详细展开。

二、转化销售机会

获取销售机会以后,销售工作才刚刚开始,下一步,我们需要把“销售机会”转化成“实际的合作”(合同)。

我把销售从业者的这一项工作称为销售转化

从“销售的定义”出发,要把“销售机会”转化为“实际的合作”需要做以下几件事:

1、确认和引导需求。

2、基于需求进行价值传递。

3、建立信任。

4、实现双方满意的价值交换。

1、确认和引导需求

在“获取销售机会”阶段,我们已经判定,需求与我们是匹配的,那为什么还要“确认需求”?

因为,在“获取销售机会”阶段,我们一般只是与“某一个需求关键人”沟通,而一个商机是否能成交,往往需要多个需求关键人共同决策,特别是在ToB或ToG领域。

因此,“确认需求”的目的在于:

(1)找到决策链上的各个需求关键人。

(2)确认每一个关键人的需求。

确认需求倒也罢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引导需求”呢?

因为,我们在《需求是什么?》一文中介绍过:

需求,是因需要而产生的要求。

所以,需求首先呈现为“要求”。

当我们获取到关键需求关键人的“要求”(需求的表现形态)后,我们需要推敲这个“要求”背后的“需要”以及“需要”背后的“深层次动因”,从而判断:

— 这个要求是否能满足客户“真正的需要”?

如果能,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

— 按照这个要求来做,是否对客户最有利?有没有更好的思路?

即便这个要求足够合理,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从业者,我们不得不再考虑:

— 按照这个要求做,我们是否有胜算?

如果上述任一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就需要对要求进行重构。

—— 就是引导和调整客户的要求,一方面使其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一方面更能凸显我们的竞争优势。

这种对要求的重构,就是所谓的需求引导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鱼与熊掌兼得 (就是“既让要求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又让要求能够凸显我们的竞争优势”), 但即便只能实现其一,“需求引导”也已经足够有必要了。

确认和引导需求,是商机转化中最核心的环节,把它做扎实了,后面的价值传递、建立信任都会轻松很多。

2、基于需求进行价值传递

价值传递,就是告诉客户:

— 我能满足你的需求。

— 我能给你创造价值。

— 我能比别人更好地满足你的需求、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旦前面的“需求确认和引导”做到位,这个环节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3、建立信任

建立信任,事实上不是一个单独的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销售工作始终的。

它出现在: 

— 获取销售机会的时候

-- 确认需求的时候

— 引导需求的时候

— 价值传递的时候

— 以及在后面的所有环节

整个销售过程,我们都在建立信任,我们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在向客户传达:

— 我们公司是值得信赖的。

— 我是值得信赖的。

只有超过了“可信任的阈值”,成交才有可能发生。

4、实现双方满意的价值交换

— 当客户各个关键人的需求被理清、被确认、被引导到位了。

— 当价值传递完成了。

— 当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度也超过了成交的阈值。

此刻,就“应该成交”了吗?

不一定,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公司)的利益。

价值交换,一定是建立在双方满意的基础上,否则合作很难愉快。

我见证过不少糟糕的合作,合作条件过于倾向客户方而致使自己公司利益受损,最终让合作虎头蛇尾的案例。

所以,销售从业者最终还需要调和双方的利益,实现合作双赢。

我经常跟销售从业者们分享一段话:

只要我们能给客户带来足够的价值,就理应得到相应的收益,如果客户不买账:

(1)要么是我们的价值没传递到位;

(2)要么是信任没建立到位。

如果都不是

(3)就是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够;

(4)或者别人能够用更低的价格提供“同样的价值”内容。

前三点,都不应该通过减少收益来解决。

如果问题真的出现在第(4)点,销售从业者要做的,也不是降价,而是换一家公司。

以上,就是把“销售机会”转化为“实际的合作”需要做的4件事。

三、经营客户

把“销售机会”转化为“实际的合作”后,销售工作就结束了吗?

其实还没完,基于销售的定义,成功的销售,需要“终于需求的满足”

各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太理想化?毕竟“需求能否满足”很多时候不是销售从业者能够控制的。

在我看来, 销售从业者之所以关注“需求是否被满足”,除了是一种“责任与信仰”以外,还有它“功利”的一面 

——关注客户的需求是否被满足,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客户的流失。

客户既然会“因信任而购买”,就必然会“因失望而离开”

客户为什么会失望呢?

— 需求“完全没被”满足。

— 需求“没有完全被”满足。

请注意,“完全没被”和“没有完全被”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

前者,除非销售从业者“罔顾需求”或者“蓄意欺骗”,否则一般很少发生,这种情况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后者,则是一种“预期管理”问题,而且经常源自于客户自身的“预期管理偏差”,很难避免。

而当“需求没有完全被满足”的时候,“失望的情绪”是否会演变成“彻底的失望”,往往取决于销售从业者的处理方式。

那些在成交前一味地献殷勤,在成交后则很少关注,甚至对客户不闻不问的行为,往往是导致客户“彻底失望进而流失”的核心原因之一。

最大的失望,不是因为“需求没被满足”,而是因为“信任被践踏”。

所以,如销售从业者能够对“需求是否被满足”持续关注和追踪,并表现出积极的处理态度,就能在客户预期产生落差的时候(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大)最大限度地安抚住客户的失望情绪,避免客户的流失。

关注客户的需求是否被满足,减轻客户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避免客户的流失,是“经营客户”环节的第一项任务。

只有避免客户的流失,才有可能持续经营客户关系。

而我们又为何要“持续经营客户的关系”呢?

说白了,还是为了“获取销售机会”。

而且,从老客户身上获得的销售机会的“概率”和“质量”会比拓新更高。

因为,在第一次的交易中,我们已经与老客户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基础,所以,从老客户身上获取的销售机会的“信任建立成本”要低很多。

哪怕不是“二次合作”,只是一个“转介绍”,老客户也能帮我们美言几句,成交的概率也会提升不少。

因此,持续与“客户联系人”进行互动,获得二次销售和转介绍,是“经营客户”环节的第二项任务。

上面这句话,为何要突出经营的对象是“客户联系人”呢?

因为我们要经营的,是一个一个可以接触到的、能给我们提供线索或提供直接商机的“个人”。

所以,在成交后,我们可以盘点一下此次商机的所有“客户联系人”中,有哪些可以(或值得)持续经营关系的。

有读者可能觉得,这样的做法只适用于ToB或ToG领域吧?

其实不然,哪怕是ToC领域也很适用,我举个例子:

在保险行业,我们成功把保单卖给了“老公”,我们仍然可以(甚至应该)尝试去经营“老婆”这个客户联系人,最终很可能“老婆”给我们带来的线索要比“老公”还要多。

小结

以上,就是本期对“销售工作”的介绍。

“销售工作”有哪些?

从销售的定义出发,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获取销售机会

2、转化销售机会

3、经营客户

三者的关系呈现为下图:

更细分地去看,“销售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获取销售机会

(1)吸引拓客

(2)主动拓客

2、转化销售机会

(3)确认和引导需求

(4)基于需求进行价值传递

(5)建立信任

(6)实现双方满意的价值交换

3、经营客户

(7)关注需求是否最终被满足,避免客户流失

(8)持续与客户联系人进行互动,获得二次销售和转介绍

当然,不同企业对销售岗的“职责定位”和“工作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与上述的介绍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偏离。

展望

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后续几个章节的内容,将会围绕本文来展开。

希望本期的文章能够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