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实战-成功演讲
2020-01-22 12:21:13
第一节:引子
很多企业和销售人员仍然通过“死缠烂打”的方式促进成交,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大多数客户已经反感了,也免疫了,这种模式的“成功率窗口”正在缩小。
从科学的角度看销售,“刻苦耐劳、积极向上、坚持不懈”只是销售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仅仅通过它,不能把销售工作处理好。
我们应该客观地审视销售工作当中需要哪些技能,经过“刻意”的学习和练习,逐个环节攻破,这才是科学和理性的方式。
第二节:演讲无处不在
不同行业,销售模式不一样,需要的技能也不一样,但有某些技能是通用的,就如“演讲”。
在销售工作中,很多场景,都需要演讲:
1. 跟别人介绍你的产品或服务。我发现很多销售人员做不用PPT,他们通常的理由是“不喜欢”或“不习惯”,其实都是狗屁,主要是不懂,既不知道应该如何流畅地引入到PPT环节,甚至有些人压根没有或不会做一个PPT,其实都是逃避的借口罢了。
2. 做一次公众讲话,场景可能是公司会议的一段发言或一次分享、一个项目启动会议开场引导、项目中期的总结...。在这些场景中,如果演讲做得好,会引起管理层、客户的好感和认同,也许为以后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3. 某些谈判场合(当然有些商务谈判可能是一种非正式交流),对于我方条件的提出和坚持,也属于一次小演讲,表述到位,得到的结果往往会不一样。
4. ……
总而言之,演讲无处不在,演讲的好坏,将会影响听众是否集中精神、影响内容的接收效果、影响最终的认同感。
第三节:演讲心得
我们公司每天开早会,每次早会轮流有同事演讲分享,半年多的坚持,我们逐渐有一些领悟。
同时,尝试在书中寻找更好的技巧,今天结合彼得.迈尔斯《高效演讲》和TED的《演讲的力量》,分享一点心得。
很多演讲者在演讲之前,相信都会有所准备,例如写一份演讲稿,练习几遍,但这足够了吗?
我们经常能看到,做了准备的演讲者在台上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紧张卡顿倒是情有可原的,最让听众躁动难耐其实是内容的无聊和混乱,碍于礼貌要听下去,但又确实不易忍受。
那究竟如何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演讲不至于那么糟糕呢?
同时,我们无法解决紧张问题,紧张是人的天性,但如何能够即便是紧张,也能够使得听众认可和有所收获?
一个科学的演讲,应该考虑三个方面:
1、演讲目的。演讲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决定了整个演讲的方向,决定了演讲的结构和内容编排。例如,公司正在危难之中,需要通过一个演讲让大家提高士气,如果这个目标足够清晰,在内容设定的时候,就不会把不相关的加到里面。
有些时候,我们都有很多话要讲,但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评判标准应该是演讲想要达到的目的,往往让听众无所适从的就是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目的是核心。
2、感受传达。通过演讲,我们希望听众有什么感受?
愉悦、悲伤、激昂、气馁、感动、不屑......
我们应该以受众的感受为出发点,很多资料搞错了,他们认为演讲风格和演讲状态很重要,但这两点不应该由演讲者自己单方面决定,要根据演讲的目的,设想听众听完演讲后,应该有什么感受,才能更有效地接纳演讲者所传达的内容。
所以,不要搞反了,应该是听众需要产生的感受决定了演讲风格和措辞。
3、内容设计。不要以为每个演讲家都是天赋异品的,也不要以为每个演讲都如何与众不同,其实大多数演讲者都是普通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高效演讲》一书从大量成功的演讲中抽取出一些共同的“套路”,按照这些套路进行内容编排,演讲的效果令人惊喜,不仅提高了听众的注意力,听众对于演讲者的内容也更加深刻,下面我们将讲解如何进行内容设计。
第四节:内容设计的套路
内容设计需要经历坡道、发现、甜点三个部分。
1、“坡道”,坡道是关联性的构建。
— 听众为什么要听你演讲?
— 这个演讲跟听众有什么关系?
— 演讲的哪些内容可以让听众产生兴趣?
这就是坡道,有时候坡道的好坏,已经决定了演讲的成败,举例:
第一种开场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会场,作为会议的主讲嘉宾,我非常荣幸。在过去十年间,我在人力资源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今天的演讲能给大家带来信息和帮助。我准备了三十分钟演讲,还有十分钟提问时间,期间如果您想上厕所可以出门右转……”
第二种开场
“在座的各位都在人力资源领域工作了多年,我们都被一个共同的问题困扰了多年,也就是究竟怎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激发我们的员工?除了涨工资之外,到底还有没有别的有效激励方法?为什么很多优秀的公司能够做到让员工充满斗志?……”
很明显,第一个开场是失败的,没有坡道,但很不幸,这正是我们大家最常用的开场方式,讲一大堆和听众毫无关系的客套话,或者讲演讲的由来,自己的经历……要知道这些都和听众无关!
第二个开场是一个不错的坡道,它来自于准备过程中对于听众关联性的分析,用问题做坡道可以很容易的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2、“发现”,就是整个演讲的主体部分。
这个部分《高效演讲》描述得并不详细,我个人的经验中,根据演讲的场景不一样,主体内容的编排也会不一样。
如果是产品介绍的演讲,也许是从公司、产品特性、优势、案例等路线一步一步描述。
如果是对于提出某些建议的演讲,可能会按照“问题-原因-方案”的叙事逻辑,层层递进,推导出结论。
虽然主体内容随着演讲的主题不同而不同,但有3点注意事项是共通的:
(1)画好路线图,告诉人们你的演讲有多长,让听众预览你的议程安排。
(2)无论你需要讲多少事情,主体结构以及里面的关键要点,都请把它归纳为三点,因为人的大脑,只能有效的对付三件事。(今天周会有同事分享解决压力的方法,具体数量已经忘记了,大概在5分钟内,介绍了接近10种方法,最后,大部分人肯定一个也记不住)。
(3)内容要真实,除非是天生的说谎家,否则生编硬作和真有其事,往往表达的感觉就会不一样,听众也听得出来。
3、“甜点”,是做最后的“结尾”。
注意,不是“总结”,是“结尾”。
甜点,顾名思义,是一种触动感官的感受,它不应该是理性的,应该是感性的。
甜点部分不再给观众任何新的信息和观点、数据,因为这时候大家已经准备结束了,这时候要给他们的是完全感性的东西,因为人们在感性时才会行动。
最好的甜点是一则故事、轶事、一个比喻或想象、名人名言和坡道呼应的故事等等。
第五节:结束语
写着写着才发现,演讲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写文章有个好处,它在检验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是否到位。
本次也许只是粗略分析个大概,但写这篇文章的经历,让我认识到对于“演讲”,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我也会继续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