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的出路只有这一条
2022-06-02 10:05:13
销售是干嘛的?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销售工作?把东西卖出去,把钱收回来吗?如果站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尺度看,是的,销售就是在干这样的事情。但事实上,无论对销售从业者个体而言,还是对企业而言,销售都是一项持续的工作——不仅要获得单次的成交,还要形成口碑、获得转介绍、积累影响力。所以,我不赞同仅仅用“把东西卖出去,把钱收回来”的眼光看待销售工作。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视角看待销售工作?
销售演化的过程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从为什么会产生“销售”这项职能开始说起。最早,销售发生在“交换”出现的时刻,我们要告诉别人:——我能生产什么。例如粮食、肉类、布匹,或者自己的劳动时间等。——数量有多少。让有交换需要的人知道可以找我们。但渐渐地,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能够提供同一种产品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仅仅对别人说“我们有”显然已经不够,我们还需要向外传递像“多、快、好、省”等差异化价值,才能诱发别人与我们交换。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人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需求无法通过单一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需要把多种产品与服务交织在一起形成解决方案。推销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当解决方案越发多变的时候,推销没有了对象。在解决方案的阶段,销售从业者的立足点开始从“自己有什么”逐渐转变为“客户需要什么”。以上,就是销售职能的演化历程:——先是“信息传递者”——进而是“价值传播者”——最后是“问题解决者”但读者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各自有其情景的适用性,哪怕到了现在,很多场景下,三种销售角色仍然是共存的。举例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一款新饮料,首当其冲还是要先告知各渠道——可以进货和销售了,这时候,渠道销售人员主要充当了“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与此同时,因为饮料市场的厮杀非常惨烈,销售从业者不仅要传递信息,还需要用各种方式说服渠道推广这种新产品,这个时候他们同时又充当了“价值传播者”的角色。最后,当渠道销售人员发现对于某些渠道,再怎么“卖人情”或者“威逼利诱”,还是没办法促进它们快速推广这种新产品,因为它们需要获得上级单位的批准。那么,销售人员便很可能需要准备材料、整理数据,帮助这些渠道说服其上级单位快速审批,这个时候,销售人员更多地充当了“问题解决者”的角色。所以,我们应该把销售工作理解为几种角色的组合,不同角色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那下一个问题就来了:销售从业者应该选择(或更侧重)哪一种角色呢?
角色如何定位?
从电报到电话,从电子邮件到微信,信息传播的效率快速提升,科技发展到今天,信息的传递已经不太需要以人为介质。加上以百度、淘宝所代表的搜索引擎,商品与客户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瞬间连接到一起。时间和空间已经高度折叠,“信息传递者”这个角色越发不需要依靠“人”来完成了。果仅仅充当这个角色,销售从业者显然会失去其价值。由于单一的产品和服务仍然是占据消费市场的主流,而且越来越多被验证有需求、受欢迎的解决方案也会被组合成新的产品。所以,推销永远都有它的生存空间,而价值传播者也因此继续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是,这个角色的功能,也逐渐从“人”往“智能”上转移。例如,广告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代替“人”来进行更高效的价值传播。而互联网对客户的精准识别、对广告的智能推送,更是价值传播沿着技术发展路径不断演进的结果。而且,这个进程仍在继续。
在为企业提供销售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我已经明显感觉到,大家的注意力已经逐渐从“如何让人更有效地传播价值”转向“如何通过更高效的技术手段,让价值更快速、更精准地抵达有需求的人群”。
所以,虽然“价值传播者”仍会续存很长一段时间,但它必然会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低端。
这种现象已经很明显了,不管是上门推销还是电销,又或者是那些只愿意进行协调和跟进的销售从业者(价值传播者的变种),都越来越不被重视。
所以,要想更有价值、更有尊严地从事销售工作,可选择的角色似乎只剩下一个——就是成为“问题解决者”。但为什么“问题解决者”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仍能保有其价值呢?因为在整个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个体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而且这些需求还是多层次的。例如,一个CIO对于软件厂商的选择,有功能层面和风险规避层面的考量,也有政治层面的考量,甚至还有社交层面的考量。很多时候,甚至连客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需求的层次原来如此丰富。因此,便需要一个角色,能够分析和辨别出客户问题和需求——这个角色需要立足于客户,不急着去表达“我有多好”,而是更关注“你的问题、你的处境、你的需求”。这便是“问题解决者”这个角色存在的价值,它极大地发挥了人类的“同理心”优势。而且,一旦销售从业者把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客户”,便跟客户站在同一个阵营中思考,它淡化了我们与客户之间的“买卖关系”,而使双方结成了新的“伙伴关系”。这样的转变,不仅更能获得客户的认可,而且把销售工作从“消耗型”转变成“积累型”。——销售从业者在一次次与客户探讨“问题如何解决”的过程中,积累了专业能力。——也在一次次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后,积累了信任。这种积累,为销售从业者构筑起一条护城河,这条护城河挖得越深、越宽,他人便越难以跨越,甚至可能连“技术”都拿它没办法。所以,从长期看,如果我们希望拉长销售工作的生命周期,让销售工作能够更有尊严,也许“问题解决者”这个角色就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
结束语
本期文章,是“从如何看待销售工作”到“销售从业者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销售角色”的思考和探讨。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者”,这个观点其实销售科学流一直在反复强调。读者可能疑惑——为何销售科学流要如此地不厌其烦呢?因为道理虽然很浅显,但我服务过的很多企业,以及他们的销售从业者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每次看到销售从业者滔滔不绝地诉说着“所谓的价值”,却没有聚焦“客户的问题和需求”时,我都在问自己——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信息传递者”,那么,我们的成交逻辑就是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完,就等着成交的发生(或者主动要求成交)。这个逻辑在当下显然已经不再适用,甚至显得可笑。-- 而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价值传播者”,那么我们的成交逻辑就是价值传递——找到更多的渠道,然后让价值表述得更有吸引力。这样的做法不能说不行,但它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技术进步挤压得越来越小,同时也会让我们越发活得像一个工具人。-- 而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问题解决者”,我们就会关注和聚焦客户问题和需求的本身——把成交理解为解决问题后的结果,就不会对成交表现得过分强求。在我看来,这才是正解。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销售科学流,把销售看作是一门科学,我们不再笼统地、零星地学习一些销售技巧,而是系统地学习科学的销售体系。这个体系绝不仅是个人总结,古往今来,有很多知名的大企业,如IBM、麦肯锡、Oracle、德勤、戴尔等,也很多销售大师,如麦克哈南、尼尔雷克汉姆、基斯M伊迪斯等,都在实践中总结了他们的销售方法论,而销售科学流就是把这些经典的思想、方法论、技巧经过深度思考和实践后,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的销售体系。销售,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而你我,只不过是销售科学的学者,我们致力成为一名专业的、受人尊重的销售顾问。
广州市客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要围绕解决方案销售、顾问式销售的方向,为企业提供销售培训、销售咨询服务。-- 2014年成立以来,为SAP、Oracle、用友、金蝶等大型IT企业的实施商、代理商提供销售培训和咨询服务。-- 2018年后,逐渐渗透到制造领域,为三一重工(旗下的和合集团)、德生科技(002908)、利洋水产(831793)、天烨中央厨房设备等制造企业,提供销售体系梳理与建设、CRM系统规划与咨询等服务。-- 还深度参与过多家民营企业的销售运营活动,直接对其业绩负责,提供销售团队搭建和培养,并制定业绩提升计划,帮助他们实现销售业绩多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