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实战:客户角色分析
2020-07-09 11:58:47
Chapter1.小伙伴的分享
上周,一个销售的小伙伴跟我说了他的一段经历。
他之前跟进一个客户管理系统(CRM)的项目,客户的销售总监非常支持,深入组织了几轮需求沟通,销售部门上上下下都觉得小伙伴所在的公司很棒、很专业,也很认可他本人。
小伙伴觉得这次十拿九稳了。
然而,就如这一刻大家心里的猜测的一样,故事的后半段出现了转折。
果不其然,客户IT部门借着与ERP系统整合的技术考虑,以及出于对系统安全性的担忧,有些不太认可小伙伴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而倾向另外一家国外企业。
最终,这张单输了。
这样的故事在软件行业天天都在上演。
复盘起来,原因不外乎:
-- 只搞定一个角色不够,要多搞定几个。
-- 企业文化不一样,要看企业哪个部门更加强势,要充分做该部门的工作。
-- 有时候即便下面都达成一致,也可能被领导一棍子打死。
-- 即便搞定了决策层,也不意味着项目没有风险,毕竟领导的态度也不能太有偏向性,意外随时可能发生。
......
这些原因都对,而作为销售人员,要怎么避免呢?
有没有结构化的方法论可以供我们参考?
Chapter2.四种角色
综合了国内外销前辈的著作,诸如Keith M.Eades、Mack Hanan、Neil Rackham、孙路弘、夏凯等。
销售科学流总结了“客户4角色模型”:
我们简单介绍下:
UR:用户/业务角色
就是使用者,或者叫业务角色,例如在IT行业,CRM系统的用户是销售部门,HR系统的用户是HR部门。
一般而言,用户部门也是项目的发起方,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通过外部提供解决方案予以帮助。
除非是介乎于用户角色和决策角色之间的用户部门领导,否则跟他们讲宏观和抽象的概念一般没啥意义。
用户主要关注系统的功能、体验,与用户的交流,一般更聚焦在需求和细节上。
TR:技术角色
技术角色,在软件项目的选型上会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业务角色一般不懂技术,他们只能从需求出发,告诉IT公司想要什么,但是
-- 需要用什么系统来实现?
-- 系统能做什么?
-- 系统做不到什么?
-- 系统最终会长什么样?
-- 技术本身存在什么限制?
业务角色对以上问题,一般没有太具体的概念。
所以基于信息化系统的专业性特点,很多时候技术部门的话语权比用户部门更大。
所以一般情况下,即便搞定了决策层,技术部门仍然很容易左右项目选型的方向。
毕竟领导在技术方面不是专业的,如果他强行指定,一旦项目失败了,领导就很尴尬。
所以说,系统越复杂,技术部门的影响力越大。
DR:决策角色
决策角色,是本文最重要的一个议题。
决策角色是谁,取决于企业规模、决策文化、软件系统的重要程度和复杂度等因素。
如果企业规模小,决策角色一般是老板。
如果企业规模大,但系统金额不大,而且企业权力有一定程度下放,那可能业务部门领导就可以直接拍板;如果有技术部门,那他们的意见也很重要。
而如果信息化系统很重要,涉及的金额比较大,即便管理上有一定的分权,最终的决策权还是会落在最高负责人那里。
另外,我想传达一个思想:
决策,不是一个人的决定,而是多个人共同影响的结果,它体现了一种制衡关系。
所以决策角色,在软件行业会分解为三个细分角色:
最终决策人:FD(Final Decision)
业务决策人:UD(User Decision)
技术决策人:TD(technique Decision)
而决策的制衡关系与比重,取决于内部权力态势、决策文化、系统复杂性等因素。
有些企业,崇尚集权、一言堂,可能决策比重关系会极端地表现为:
在现实中,销售从业者需要关注的是:
-
很多时候FD、UD、TD的人物会重叠,例如FD和TD是同一个人,或者FD和UD是同一个人,甚至在解决IT部门的需求时(例如一个小型的IT治理咨询项目),FD、UD、TD可能直接是同一个人。
-
FD、UD、TD不一定只有一个人,例如有些项目,总经理和董事长会共同决策,甚至相互制衡,那么FD就有两个,或者在TD中,新来的CIO和老臣子IT经理两个人的意见同等重要。
-
UD、UD,不一定是部门负责人,可能只是一个经理级别的,但他们获得了充分授权。
所以销售从业者,需要搞清楚人物关系,了解决策机制,才能保证努力用在正确的点上。
这么多信息,销售从业者怎样才能收集到?
IR:内线角色
我们需要内线角色,给我们引路,给我们提供信息。
内线角色也不会只是一个人,他应该是动态的。
刚开始这个内线可能只是IT部的技术同事,或者前台的小姐姐。
随着销售从业者的努力和深入,UD、TD可能也会变成我们的内线。
Chapter3.角色与阶段
根据我的经验,不同角色在销售不同阶段,重要程度会不一样:
大概的意思就是:
-- 业务角色在一开始很重要,但随着需求的越来越清晰,在决策的后期影响力会逐步递减。
-- 技术角色一般伴随着软件项目的评估整个过程(当然也有一些是后期突然加入),在方案评估的过程影响力很大。就如开篇的小案例,很多时候技术部门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指标影响选型的方向,到了后期,就会把影响力移交给决策人。
-- 在项目中前期,决策角色一般会把评估权下放,到了后期,综合UR、TR的意见,再做决策。但我的经历中,常有发生中前期很乐观,UR和TR都很认可,但后期决策人被竞争对手影响到,一下子局势大反转。
所以从上面的模型和解读中,不难发现为什么销售从业者搞定了一两个角色,但后面还是输单了。
我们不能单纯看一两个角色对我们是否支持,更要把客户角色当作一个体系来对待:
从阶段看,争取不同角色的支持;
从整体看,争取全方位角色的支持。
Chapter4.工具输出
所以,最终,我们会输出一个这样的销售工具:
根据上面的介绍,相信读者应该都能看懂这个销售工具。
唯一需要解释的,是以下3点:
1、除了搞清楚人物关系,更重要是搞清楚相关的人对我们的支持度,很多时候销售从业者都过于乐观,但是一旦量化,需要用数字进行标识,可能会发现很多关键人说不上支持,最多只是中立罢了。
2、我们特别容易过分重视决策人,而轻视影响人,因此对每一个影响人,我们试图量化其影响力程度,避免不够具体而引起的判断失误。
3、(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很可能销售从业者会发现信息缺失度很高,根本填不上多少信息,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乐观都是盲目的。同时,这个人物工具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至少让我们知道要获取哪些信息,让我们对项目的判断更加准确。
Chapter5.结束语
以上,便是我们的销售科学流的角色和人物模型,并输出了相应的销售工具。
接下来的问题是,销售从业者确实已经搞清楚了人物关系,但是怎样搞定这些角色,让他们支持我们呢?
这是我们下一篇文章将要讨论的话题,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