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40-6630 体验

陌生拜访太难?FBI教你与客户建立友谊!

2020-06-30 12:05:26

Chapter1.苦力活
 
前几周,连续发布了数篇销售心法相关的文章。
本期,换换口味,我们谈一点销售实战的内容。
最近,有一家面向政府部门的软件销售企业找到我,希望我能协助他们进行销售培训。
但我不太有信心,原因是他们的销售模式需要“陌生拜访”政府部门的相关职位。
而且这种陌生拜访,大多数时候都是零基础接触。
这意味着,接触的成功率非常不确定,甚至大概率会被拒绝。
这种场景在我看来,就是在卖苦力——
销售人员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拜访,直到对方那个时候刚好有某个合适的需求,客户觉得,销售人员既然都来了这么多次了,就试着沟通一下吧。
这种卖苦力活,也许确实无法避免,它是该销售模式的必经阶段。
但我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卖苦力的过程有点方法论指引呢?
我找了一些资料,后来在西伊利诺伊大学的刑法学教授(也是前FBI特工)Jack Schafer的著作《像间谍一样观察》中,找到了一些启发。
下面跟读者分享一下。

 
 
Chapter2.海鸥行动
间谍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获得敌国情报。
而获取情报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安插卧底,然后从0到1培养间谍。
更高效的方式,是让敌国的高官为本国服务,但这无疑是让对方叛国,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FBI在策反它国高官的过程中,渐渐发展出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而把这套方法和技巧用于陌生拜访场景,对销售从业者而言,应该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据美国FBI的内部总结,在策反对方高官的行动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获得对方的好感,乃至建立起友谊。
书中举了一次间谍行动的例子,该行动被称为“海鸥行动”
FBI方面打算用三个月时间策反某国外交官,让他成为美国间谍。
FBI称这位身居高位的外交官为“海鸥”,一旦海鸥成了为美方服务的间谍,那么海鸥提供的宝贵他国信息,就能方便美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上抢占先机。
问题是,如何才能说服海鸥,让他效忠于敌对的国家呢?
此次行动的重点,FBI认为有两个
第一,FBI派出的策反间谍,必须取得海鸥本人的好感和信任,并最终建立起友谊。
第二,一旦接上头,就要给海鸥开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高昂价码。
这两点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在这两步中,第二步谈价钱反而容易,第一步建立友谊才是最困难的
FBI对海鸥的背景展开了调查,获得如下信息:
1、海鸥本人既是一名高级外交官员,也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情报人员,相当于敌国的FBI特工;
2、他曾经多次错过了晋升机会,一方面心有怨恨,另一方面也担心国家发给自己的微薄退休金,不足以为自己提供舒适的退休生活;
3、更宝贵的是,有人无意间听到他对妻子说过,他喜欢美国的生活,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考虑退休以后,到美国生活。
根据这些信息,FBI分析师认为,如果给予海鸥适当的金钱刺激,就能够大大降低海鸥对祖国的忠诚度。
但是,虽然海鸥需要钱,但是他是情报人员出身,警惕性高,一旦操之过急,海鸥就有可能产生戒备心理。
所以,目前的难点就是,如何在不惊扰海鸥的情况下,获得好感表,取得信任?
以此为目标,FBI派出的特工查尔斯,把建立关系的行动拆分为两步:
第一步,在没有任何语言交流的情况下,让海鸥产生熟悉感,进而产生好感。
第二步,要使用恰当的语言提示,将好感转化为友谊。
在开展接触前,围绕“海鸥”的关键性邂逅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展开。
监视情报确定,“海鸥”每周都会走出使馆,步行穿过两个街区,到街角一家商店购物。
特工查尔斯要怎么做呢?
是设法上前跟他搭讪吗?
恰恰相反,查尔斯知道,目前绝对不能擅自接近“海鸥”,不能和他交谈,否则,对于敏感的海鸥,很容易适得其反。
查尔斯能做的,仅仅是在海鸥前往商店的路上出现,并且让他看到自己。
由于海鸥也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情报人员,他很快就发现了查尔斯这位FBI特工的存在。
因为查尔斯知道自己的最终目标是策反海鸥,总有一天要表明身份的,所以也没有掩饰自己的特工身份。
查尔斯的策略是,不接近和拦截海鸥,也不和海鸥打招呼,让海鸥留意到了他的出现,但他表现得对海鸥毫不关心
这个状态持续了几个星期以后,海鸥开始主动与特工有了眼神交流,有意无意地瞟一眼查尔斯。
对于海鸥的主动眼神交流,查尔斯只是礼貌地点头作为回应,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更多关注。
又过了几个星期,特工查尔斯增多了和海鸥的非语言互动,他会在和海鸥目光接触的时候挑眉,歪头,或者是微笑。
查尔斯做出的这些非语言信号都是精心挑选过,它们会被大脑识别为“友好”和“没有威胁”。
此时,“海鸥行动”已经持续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查尔斯做的,只是让海鸥“看见”,并“熟悉”他的存在。
此后,查尔斯展开了第二步的行动——跟踪海鸥
查尔斯远远地跟着海鸥,海鸥常常会光顾一家商店,查尔斯便在商店里一次又一次地和海鸥擦肩而过,并且主动延长了友好对视的时间。
在跟着海鸥走进商店的这段时间,查尔斯注意到,海鸥几乎每次都会买一罐豌豆。
又过去了几个星期,最终行动终于到了:
当海鸥再次进入商店,伸手拿豌豆的时候,查尔斯大胆地取下一罐豌豆递给海鸥,并对海鸥说:“你好,我叫查尔斯,我是FBI特工。”
海鸥好像松了一口气,笑着说:“我猜到了。”
这段历时漫长的非接触交流,让海鸥和查尔斯之间建立了一种微妙的情感。
经过进一步的交流,海鸥最终同意向查尔斯定期提供机密信息。
读者从这个故事中,有获得什么启示吗?

 
 
Chapter3.友谊公式
 
看上去,查尔斯好像什么都没干。
但其实,他在遵循一种友谊建立的套路。
首先,既然海鸥也是一名情报人员,那么,他对任何可疑的人物都会保持警惕,如果没把握好这个尺度,很容易使他产生心理抗拒和负面印象。
所以要顺利实现查尔斯和海鸥的第一次互动,就必须让这位外国特工在心理上接受这位美国同行。
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卸下海鸥的心理防备,给他的脑中植入一个对查尔斯友好的印象。
这就引出了书中的“友谊公式”(我稍作修改):
友谊 = 积极接触+持续频次+强度
我们下面简单介绍下:
1、积极接触
积极接触是第一要素,尽量在每次接触的时候,让对方产生积极情绪。
但这个点特别不容易,都还没有效沟通,如何能传递积极情绪呢?
幸好,人的大脑有一个“错误归因”的缺陷
就是人们很容易把积极情绪下看到的事物,都归结为积极
当然,反过来,也很容易把消极情境下看到的事物理解为消极。
所以,要在无法有效沟通的情况下形成积极接触,就要利用大脑的这个“错误归因”缺陷,尽量在积极情境下进行接触。
例如,查尔斯就选择在海鸥逛商场的场景中出现,因为那是海鸥的周末休闲活动,那个时间段,他的心情会比较放松。
而销售从业者也一样,如果要进行陌生拜访,应尽量选择比较积极的场景:
-- 中午或下午“准备下班”的时候,,一般临近下班的时候,心情都会比较轻松和愉悦。
-- 或者中午刚吃完饭,食物会给大脑释放一定的多巴胺,心情也不至于很差。
-- 最好是知道对方休闲会出现的场所,进行偶遇。
-- ......
而要尽量避免类似午觉刚醒来、对方心情不太好的时间。
另外需要注意的,因为从0到1的关系建构,所以,这种积极接触一定是无压力的
无论多积极的场景,如果操之过急、功利性太强,都容易适得其反。
案例中,查尔斯选择的只是让海鸥“看见”而没有做更多的动作。
销售从业者在陌生拜访的前期阶段,可以仅仅打个招呼,尝试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而不是一上来就拿着产品材料滔滔不绝。
不给对方造成压力,是积极接触的重要方面。
但问题又来了,这样程度的接触,不会太浅吗?
2、持续频次
浅度接触,是陌生拜访不可避免的阶段。
而从浅到深需要一个过程,书中把这个过程总结为频率持续时间,我把它们合起来理解:
就是需要足够多次的接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
这非常符合人类大脑的机制,我们会对经常看见的事物产生熟悉感。
就如,案例中的查尔斯,每周都与海鸥碰面,并且这个行为持续了几个月,渐渐地,海鸥对查尔斯便很容易产生一种熟悉感。
这种熟悉感,是跨越浅度接触的重要条件。
所以,很多时候,销售从业者不断拜访一个客户,锲而不舍,只要频次和持续时间足够长,总是会有效果的。
这种做法一般被归因为“努力”,但我认为,它其实是因为人脑容易对对长时间、高频次出现的事物产生熟悉感罢了
这也让我想起那些情感专家的建议:
一个男生要追女神,可以首先频繁向女神献殷勤,直到女神习惯了。
然后,停止献殷勤的行为。
一般来说,这样的行动终止,会有一定概率让女神意识到其实对男生也有情愫。
这就是“持续频次”的功效。
而如果要让这个套路的效果更加好,便需要尽可能每次献殷勤的都符合“积极接触”的原则。
“持续频次”+“积极接触”,便是好感的形成的机制。
接下来,我们要再往前一步,把好感发展为友谊。
那就涉及到友谊公式的第三个要素——强度。
3、强度
强度递增,是友谊递进的必要过程
任何的友谊建立,都不能只停留在轻接触,到了一定的火候,就需要双方不断地往前迈进。
案例中,查尔斯在几个月时间里面:
-- 从让海鸥“看见”
-- 到有了一些眼神交流
-- 再增加一些表情互动
-- 然后拉长接触时间
-- 最后通过一罐豌豆开启了语言交流
上面这个过程,一方面让我们意识到,强度的递增,需要以前面的“积极接触”和“持续频次”为基础
如果没有一定的情感酝酿,一上来就进行高强度接触,例如直接提出要求,结果一般不会太好。
我经常看到,很多销售从业者与客户没见两次,就说约对方吃饭。
殊不知,熟悉感都还没建立,这样的要求无疑会容易让对方产生戒备。
而另一方面,如果情感基础建立了,提高接触强度是友谊建立的必要步骤
在销售场景中,也常发生另外一种极端情况,就是销售人员随着与客户交流的深入,彼此了解已经很充分,却没有行动让客户与我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我曾说过,很多时候,客户的购买可能是第一次发生,他们对整个流程不一定清晰。
所以,在确定我们能为客户解决问题、提供价值的前提下,销售从业者必须大胆地引导客户往合作的方向迈进。

 
 

Chapter4.总结

以上,便是我在Jack Schafer的《像间谍一样观察》一书中看到关于如何与陌生客户建立友谊的一些分享。
最后,我再简单总结下,“要与陌生客户建立友谊“,可以遵循下面步骤:
1、要找准目标客户,首先要甄别对方的需求,并且确认我们有能力提供对方想要的,缺乏价值传递的接触,最终都很难深入。
2、尽量在客户积极的场景和情绪下与之接触,并且一开始,接触要轻,不要形成压力
3、积极接触要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及保持足够高的频次,让对方产生熟悉感,甚至是好感,这是关系由浅到深的必经过程。
4、随着熟悉感和好感的递增,不要停留在浅度的接触,要加大接触的强度,让两人的情感不断有所突破。
其实,Jack Schafer的“友谊公式”不仅能用于间谍行动和销售场景,它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