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40-6630 体验

给客户的“汇报方案”要怎么设计?要遵循哪6大要素?

2023-07-23 19:31:24

回顾

在上一期《价值提案》中,我们介绍了《量化收益计算表》。但问题是,我们总不能直接拿着这张表跟领导做汇报。它应该被放置在一份“汇报方案”中。本期,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汇报方案应该怎么做?-- 如何把《价值提案》融进方案中?这套方法,我称之为方案汇报6要素模型

6要素模型

方案汇报的6要素分别是:1、现状2、不足3、观点4、方案5、收益6、行动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下。

现状

很多销售从业者的方案汇报,要么在介绍自己公司的时候长篇大论,要么一上来就直接做产品或解决方案介绍。这两种做法都是有问题的。我们试着站在客户的角度看:一方面,客户其实并不关心“你是谁”,他们只关心他们自己的问题,关心“你是否了解我”。另一方面,即便我们介绍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是很有针对性的,客户仍然需要一个过渡,从“他们的关注点”走向“我们的方案”,而不是一上来就直接进入方案介绍。所以,一个好的方案汇报,在第一部分,不是讲“我们”,而是“你们”,也就是客户。对前面的:--沟通过程--背景信息--问题现状进行简要的总结。之所以加粗“简要的”,是想提醒销售从业者千万不要在背景方面长篇大论。我们不过是希望向客户传递“我们有花时间对你们进行了解”,而不是把客户的故事重复一遍。

不足

讲不足,就是指出客户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有机会与客户展开沟通,恰恰是因为他们不足之处、还有没被解决的问题,或者潜在的痛苦。这是双方有机会合作的前提。但销售从业者不能赤裸裸地直接说客户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表述很容易得罪人。在指出问题前,销售从业者需要先肯定客户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再“谨慎地”指出不足和问题“谨慎”意味着销售从业者需要注意分寸,没有人喜欢听不好的评价,我有以下一些建议:--不要说客户“有问题”,尽量说“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如果不得不“指出问题”,也要尝试强调“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尽可能让对方感觉到,这些问题不是因为他们中的“某些人”所产生的,而是有“客观的必然性”。否则,一旦火候没掌握好,就可能产生不好的后果。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销售从业生涯的早年,在一次很重要的方案汇报上,就是因为我声情并茂地描述客户潜在问题的时候,没有注意分寸,把对方描述得过于初级和不堪,对方总经理当场脸色就黑了。恰恰因为这样的表述不慎,引起了对方情绪上的反感,在后面的方案介绍、问答交流环节,我们频频受到质疑。后来客户的内线告诉我们,当天汇报结束,总经理在会上直接表示对我们不认可。我们毫无悬念地出局了。

这个事情让我意识到:客户需要我们帮忙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来受教育、受教训的。销售从业者需要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但同时又需要顾及客户的感受。为了让读者更有体感,下面我展示一段话述示例,让读者直接体会下。

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贵司对于信息化的重视,目前的信息化已经具备很好的基础。只不过,贵司业务增长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因此也遇到……等需要调整和提升的地方。根据我们这么多年的服务经验,这是企业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但很幸运,这些问题及时被领导们所发现,才有了今天的交流......

这样的表述既可以指出问题,又不会让客户产生负面情绪。

观点

对客户的不足描述后,下一步是进入方案介绍吗?还不行!因为这样做“不够高级”。——在介绍方案之前,建议先亮出观点记得一位老顾问跟我说:

观点,是方案的入口,也是整个汇报的“点睛所在”。

直接举例说吧:

在软件销售场景,如果销售从业者在描述完客户流失率高这个问题之后,直接给出购买一套CRM的方案,效果一般不会太好。但是,如果在方案介绍前,先传递下面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销售过程的标准化,减少人为失误,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通过客户资料集中管控,减低销售人员流动产生的客户流失。

当客户对观点认同后,再引入与观点匹配的解决方案,客户的认可度会大得多。甚至,在销售从业者还没介绍方案之前,客户的思想已经往我们引导的方向思考了。所以,观点是方案的前置,也是方案的入口通过一个有说服力的观点,再引入到方案,效果比直接进入方案要好得多。

方案

这里的方案,泛指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方案,某程度上是一个常量,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即便是咨询公司(或那些具有定制能力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服务边界也是相对清晰而固定的所以,销售过程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寻找客户需求,而是有针对性地寻找“我们有能力满足的需求”,然后把“需求”与“方案”进行连接如果这个观点你认可了,就会发现,在整个“方案汇报过程”中,乃至“整个销售过程”中:方案,是最不重要的。这也许非常出乎读者的意料,但不难理解:对于方案,很多时候我们是无能为力的,销售从业者只能在方案的前后进行努力。-- 向前,就是痛苦挖掘。-- 向后,就是量化收益。所以,汇报方案的“方案环节”,读者只要遵循以下3个方面进行表述即可:(1)我们的产品/服务怎么解决您的问题。(2)比起竞争对手,我们的产品/方案有哪些独特优势。(3)如何证明。切记长篇大论,如果背景、不足、观点介绍清楚了,客户自然会主动提问和交流的。

收益

在ToB销售场景中,让客户心动的,一般不会是“功能”、“优势”这些表面特性,而是“实质的收益”。实质的收益,就是指我们的产品/服务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可计算的财务价值我常听到客户说:

我们不是不愿意花钱,只是怕花出去的钱没有起到效果。

如果不把收益量化,并清晰地呈现到客户面前,这个“效果”就是模糊而没有说服力的。而收益一旦被计算和量化,画面瞬间就变清晰了,客户要支付的“费用”也自然地转变成了“投资”。关于如何量化收益,建议读者回顾《价值提案》一文,此处不再详细展开。销售从业者可以直接把《量化收益计算表》嵌套在这个环节中使用。

行动

经过了前面的“现状-->不足-->观点-->方案-->收益”,销售从业者究竟要客户干嘛?就是成交嘛!因此,这么一场“大龙凤”下来,我们希望客户能够行动起来,走向成交那要怎么做?如果前面的氛围烘托到位了,可以尝试来一句:

对于今天的汇报,李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如果我们的“分析”、“方案”,以及“对收益的预估”您也认可,我回去整理一份合同,明天发给您?(然后沉默,不要说话,等待客户回复)

当然,我们还可以更高级一点,把之前介绍过的《联合工作计划》放在方案的最后一页:对客户说:

李总,我们双方团队前前后后交流了1个月。在这一个月里面,我们感受到了贵司的团队的专业和负责。同时,相信贵司也感受到了我们公司的诚意和态度。这个《联合工作计划》,记录了整个“评估进程”。如果您对我们今天的“分析”、“方案”,以及“对收益的预估”也认可,要么我们就按照计划走,我回去整理一份合同,明天发给你们?

如此一来,就把“成交的要求”转变成“计划的执行”,释放了决策者的决策压力。对于大金额的销售,这样的做法往往更有效。

小结

以上,就是方案汇报6要素模型的介绍,这六个要素按顺序分别是:1、现状2、不足3、观点4、方案5、收益6、行动在本期的介绍中,我们把《联合工作计划》、《拜访纪要装订本》、《量化收益计算表》三个工具结合到了一起。

预告

到此,L4阶段就介绍完毕了。但是,即便客户答应“迈向成交”,但这个决定与“签合同”之间,还有一些风险需要克服。从下一期开始,我们进入L5阶段——克服交易风险,达成合作希望本期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