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40-6630 体验

需求引导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2023-04-09 17:42:24

引言

近几期,我们在介绍需求引导的具体步骤:本期,我们来聊聊第一步:需求引导前的准备

准备一

我们所说的“需求引导”,是有“前置条件”的。这些条件首先是:1、通过《确定自身的能力边界》,我们知道了自家的产品能够解决哪些问题。2、通过《界定目标客户&潜在客户》,我们搞清楚了自家的产品适合哪些客户。3、通过《定位需求发起人》,我们清晰了要具体去找客户中的哪些角色、职位,已保证需求能被成功发起。也就是,在需求引导前,销售从业者要搞清楚要找“哪些客户”的“哪些人”,以及帮他们“解决哪些问题”或“实现哪些愿望”?4、然后,再基于《获得联系人认可》和《获得联系人的认可的“实战话述”》两篇文章的介绍,在现实中找到那个有心有力的“需求发起人”!找到他,是准备工作的第一个阶段,也是需求引导的奠基性工作,我称之为“准备前的准备”关于这一方面,之前的文章已经有过详细介绍,此处不再重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回顾。

准备二

准备的第二阶段,是进行必要的调研这个事情常常让销售从业者望而却步。他们认为:“调研,太难、太专业了吧!”事实不然,调研不用搞得太复杂,就是围绕一个问题去了解即可,这个问题是:

需求发起人“最近”关注什么?

这个问题也进一步拆分为两个问题:

-- 最近有什么迫切的问题要解决?-- 最近有什么紧急的目标要实现?

这两个问题,是调研的“思考起点”,带着它们:1、查阅官网2、研究他们的社交媒体3、浏览他们的招聘信息4、分析财报5、了解行业报告6、直接询问客户方的“对接人”7、向内部专家请教......手段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想传递给读者的核心思想是:——销售从业者要知道去“调研什么?”哪些内容“值得花时间去了解”,哪些问题“无需去收集”,应以“是否有助于我们找到客户的关注点”作为判断依据。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销售从业者要去进一步探究关注点背后的动因也就是“需求发起人为什么会关注这一方面?”举个例子(下面示例,场景是我在跟客户的“对接人”聊天,尝试收集他们老板的关注点)。

我:“在销售方面,你们老板最近最不满意的地方在哪?是客户不够?成单不行?销售团队不努力?还是.....”(提醒一下,不建议直接抛出“有什么关注点”这样一个宽泛问题,建议像上面这样,有一定的方向引导,了解“跟我们领域相关的关注点”。)对接人:“应该是客户不够。”我:“为什么这么说?是有哪些具体现象吗?”对接人:“老板最近一直强调要大家去拓客。”我:“是因为老板觉得最近新客户流入不够吗?”对接人:“我感觉是的。”我:“是哪些具体的数据或事情让老板产生这样的感觉?”......

当然,对接人不见得能回答上来,我主要希望通过这个事例让读者体会一下:——如何围绕关注点进行“动因提问”。关于调研,我推荐大家进阶阅读《财报速度》和《行业报告速度》两篇文章。最后,销售从业者可能会问:

穷尽了一切办法,最终还是调研不到信息怎么办?

在我看来,没有人能保证我们一定会调研到有用的信息,但尽力去做、养成习惯是有必要的。

准备三

准备工作的第三项,是准备“物料”和“话述”。那要准备哪些呢?基于“需求引导的具体步骤”,引导的“物料”和“话述”无非是:1、“见面前”的相关物料。2、“抛砖引玉”的相关物料和话述。3、“强化关注点”的相关“问题和话述”准备。4、“下一步安排”的相关物料和话述。关于2、3、4,后面的文章我再具体介绍。今天,我们详细聊聊“见面前的相关物料”读者可能会疑惑:

见面前,还需要物料吗?

对此有疑惑的读者,可能恰恰体现了“准备工作不到位”。在我的销售生涯中,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只有我们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客户才会更加重视。所以,在见面前,我建议郑重地向客户发出一份《拜访确认函》,如下图所示:《拜访确认函》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1、我方出席人员,一定要把背景标注清楚,这是我们的“交流资格”。2、会议议程不要太过于强调“公司”和“产品”,因为大多数时候,客户只关心自己的“问题”和“目标”,而不是我们。3、要给对方一个“不长的时间预期”,这个世界太多销售从业者不把时间当回事,以至于许多客户很怕被浪费时间。4、要“婉转体现”我们对客户关键人的“出席要求”,我一直认为,我们只应该在“对的人”在场时才应该开始,否则宁愿换个时间。只有我们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客户才会更重视。有销售从业者可能会问:

-- 如果我的背景不够资格,公司又没有安排合适的人帮忙。-- 如果我们没了解到客户的关注点(甚至也预测不到)。那怎么办?

我觉得,这就叫做“准备不足”。如果对方安排了“对的人出席”,但我们的准备工作并不到位,连个像样的《拜访确认函》都弄不出来,对方不重视不也正常吗,我们凭什么?

小结

以上,就是对于需求引导“相关准备工作”的介绍,总共有三项:准备一:找到“对的客户”中“对的人”。准备二:围绕“需求发起人关注什么”进行有必要的调研。准备三:基于需求引导的步骤,准备“物料”和“话述”。(本文介绍了《拜访确认函》)读者不禁感慨:

居然要做如此麻烦的准备工作,做得到吗?

在我看来,需求引导本来就是一件困难的事,充分的准备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我们提升“引导的成功率”。有一天,当你“掌握了准备的能力”,也“习惯了去准备”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件事多有价值了。希望本期文章能给你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