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联系人给我们引荐谁?
2022-12-23 08:54:52
引子
在上两期《获得联系人认可》和《获得联系人认可的“实战话术”》中,我们介绍了:
需求关键人,指那些关注销售机会,并能产生影响的人。
但很多时候,需求关键人不止一个,那么:
引荐谁?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在此阶段:-- 对于目标客户,我们希望搞清楚需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使“销售机会”确认为“商机”。
目标客户,是指那些“直接带有需求”的个人或组织。
-- 对于潜在客户,我们希望引导他们产生需求。
潜在客户,是指那些“可以诱发需求但尚未诱发需求”的个人或组织。
那找谁才能“确认”或“发起”需求?从《定义需求关键人》一文所介绍的分类来看,显然就是“需求发起人”。对于目标客户来说,需求发起人已经存在,就是那个“已经发起该需求的人”。--直接问联系人一般就能了解到。而潜在客户的需求发起人还不确定,所有“有能力发起采购的人”都可以是需求发起人。--具体是谁,只能先凭经验推测,然后再与联系人进行确认。关于“定位潜在客户的需求发起人”,我们曾在《定位需求发起人》一文中有过介绍,读者可以点击回顾。-- 因为目标客户带着需求而来,这个需求是谁发起的,我们无法控制,只能去确认这个发起人的能力以及需求背后的动因。-- 因为潜在客户尚未有明确需求,所以销售从业者需要先甄别“谁有能力发起需求和采购”,然后再对其做进一步的引导。
判断和选择
那如何对“目标客户的需求发起人”进行有效性判断,又如何对“潜在客户的需求发起人”进行选择呢?参考《定义需求关键人》一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有效的”需求发起人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例如,“财务总监”这个职位,虽然在企业中有影响力,但他不太关注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事情,他一般不会是CRM系统的需求发起人。例如,一家企业的“销售人员”可能会希望有一套CRM工具赋能他的“客户管理工作”,但由于他的职位过低,对需求的发起与否无法产生影响,所以他也不可能是需求发起人。
为啥不是决策人?
读者可能会有疑问:
《定义需求关键人》一文不是介绍过许多“影响采购的角色”吗?(如下图所示)为什么不让联系人直接引荐“决策人”?
因为,在销售进程的不同阶段,要关注的角色类型是不同的。-- 在销售过程的前期,销售从业者需要先判断“需求的有效性”,从而决定“要不要去参与”。-- 当确认了“需求有效”,并且“决定参与”以后,便要求销售从业者进一步去弄清楚有哪些人会影响该需求的采购,从而制定“获胜的路径”。所以,在获得联系人的认可后的阶段,销售从业者首先需要接触的是需求发起人,通过他确定了“需求的有效性”后,再关注各个影响采购的角色。
接触不上咋办?
读者可能还会有另一个疑问:
在销售进程的初期,如果我们见不到需求发起人,那怎么办?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特别是“目标客户直接找上门”的场景,需求发起人可能是客户的大领导,一时间确实无法接触上。那么,下一个候选对象,我建议是客户的“关键UP(关键用户)”。什么是“关键UP”呢?比如说,对于一套CRM系统,上至老板,下至销售人员,都是UP(用户)。而我们接触UP有两个目的:(1)了解需求(需求的具体内容、发起的动因、需求背后的价值等)。(2)争取UP中“有影响力角色”的认可与支持。基于这样的考量,“级别越高、影响力越大”的UP,越有利于这两个目的的达成。而这些“级别较高、影响力较大”的UP,就是关键UP。但如果“关键UP”也接触不上,AP(统筹者)、TP(专家)、PP(采购执行者)任意角色都可以作为销售从业者的初始切入口,毕竟这个阶段我们的目的在于信息的获取。其它的一切角色,都没办法实现这一目的。所以,相比起“目标客户的需求确认”,“潜在客户的需求引导”对人的要求要更高。
小结与展望
以上,便是本期对在“获得联系人的认可”后,我们希望联系人帮忙“引荐谁”?的相关探讨。至此,“潜在客户”和“目标客户”LTC流程的共有阶段——L1-寻找需求关键人就介绍完毕了。L1阶段结束后,两条LTC流程出现了差异:-- 对于目标客户,由于他们本身就有需求,销售从业者只要跟需求发起人进行需求确认即可。--对于潜在客户,由于他们本身没有需求,找到需求发起人以后,销售从业者还需要引导他们产生需求。接下来,我们先从目标客户的LTC流程开始介绍。希望本期文章能够读者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