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40-6630 体验

销售获客渠道——信息平台

2022-09-25 13:05:22

回顾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介绍“获取销售机会”的相关内容。

《渠道选择》一文中,我们介绍了流量渠道-分类模型

接着,我们通过《渠道人》《广告展示场》两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前两种渠道。

本期,我们继续讲解最后一种渠道类型——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

什么是信息平台?

就是那些“可以获取”潜在客户或目标客户信息或资料的地方

销售从业者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找到潜在客户或目标客户的关键人信息,然后主动触达。

最早的信息平台,是“黄页”,上面有各行各业的公司名称、联系人、电话、地址等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黄页就变成了一些信息网站,例如“XX信息网”、“企查X”等。

信息平台与其它两种渠道开拓方式(渠道人和广告展示场)的主要区别在于:

-- 渠道人、广告展示场这两种渠道,是通过信息铺设,被动等待客户联系我们。

-- 而信息平台,则是通过主动获取客户的信息,然后主动触达。

这是两种逻辑,前两者是“吸”、而后者是“推”。

那么,哪一种逻辑更好?

-- 一些销售从业者认为,肯定是“吸”的逻辑更好,这样的做法更精准、更高级,“推”的拓客方式太低级了。

-- 另一些销售从业者则认为,“吸”的逻辑不可控,不知道客户什么时候才能找上门,“推”则可控得多,天道酬勤。

这两种分析思路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本质。

那本质是什么呢?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销售从业者应该倾向于哪种获客渠道,取决于以下两个要素:

1、客户关键人接触难度

2、转化引导难度

基于这两个因素,我们整理出下面的4象限图

有些象限适合用“主动推”的拓客方式,有些象限则不适合。

象限1:不容易接触到客户的关键人,而且成交引导难度比较高,就适合“被动吸”,而不合适“主动推”。

例如,做“战略咨询”的咨询公司,潜在客户需要那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关键人主要是对方的领导人。

这样的客户关键人数量本身就少,名单和电话也不容易找到。

即便找到了,转化引导难度也很大,转化路径长。

这样的业务,就不太适合使用“主动推”的拓客渠道方式,更建议用“被动吸”。

被动吸,就是借助渠道人帮忙介绍,或把广告信息展示在目标客户或潜在客户关键人出现的地方,等待有需求或有兴趣的客户主动联系。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回顾《渠道人》《广告展示场》两篇文章。

象限3:比较容易接触到客户的关键人,而且转化引导难度比较小,适合“主动推”。

这一场景很容易理解,如果比较容易接触到客户的关键人,而且转化引导难度不高,这种情况“勤奋”是有用的。

大数法则会帮助销售从业者收获成果。

“电销”就是“主动推”的典型做法。

如今,仍有不少行业在用电销,比如,贷款、移动套餐销售、保险、银行商务............

为什么?

因为这些产品所对应的客户都是普罗大众,去信息平台买一份“客户名单”,哪怕没有属性标签,打100个电话,总能遇到1个对此感兴趣的。

如果这些名单能带有一些属性标签,找到潜在客户的成功率会更高。

归根结底,不过是这些产品对应的客户关键人比较好找。

另外,只要接电话的人有这方面的需求,客户的转化路径并不长、引导难度也不高

在客户关键人接触难度低、转化引导难度低的情况下,贷款、移动套餐这些产品便可把“信息平台”作为主要的获客手段,通过主动触达获取销售机会。

象限2:比较容易接触到客户的关键人,但转化引导难度较大,适合“主动推”,但需要设置阶段性转化目标。

举个例子,我们常常接到售楼的电销电话,买房子这么大额的交易、这么复杂的决策过程,我们不可能几通电话就可以成交,但它们为什么还会存在呢?

因为“成交”并不是售楼电销的转化目标,他们的目标是想邀约你到现场看房,而这个目标是比较好达成。

你到现场后,他们会通过别的环节促成交易。

所以,如果比较容易接触到客户的关键人,但转化引导难度较大,销售从业者可以设置一个“阶段性的目标”,降低转化引导难度

象限4:比较难接触到客户的关键人,但转化引导难度比较低,可以把“主动推”作为渠道选项之一,权衡其性价比。

因为在不容易找到客户关键人的场景中,销售从业者很难形成节奏性和持续性。

但又因为引导难度相对不高,作为销售从业者个人,当产品客单价比较高的时候,把“通过信息平台获取资讯进行主动推”的方式作为主要获客手段是可行的。

而如果主动获取客户关键人的信息太难,客单价又不高,销售从业者就不能仅仅依靠“主动推”这一个渠道来拓客,否则业绩目标很难完成。

但作为企业,又是另一回事。

例如“纷享销客”(一家SaaS化的CRM公司),他们的客户关键人是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板。

找关键人虽有一定难度,但由于其产品的价格不算高(最低几千即可),又很能打动老板(因为CRM跟销售、业绩相关),在ToB软件里面,转化引导难度并不算大。

从单个销售人员看,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拓客(就是通过企查查、天眼查、卖客户名单的公司来获取客户关键人信息,然后主动触达客户)的效率并不高。

但站在公司的角度,招聘大量销售人员同时基于这种方式进行广泛拓客,便很可能获得“相对确定”的效果。

2015年前后,他们就是这样操作的。

事实证明,虽然费用花销很大(很可能是亏钱的),但那段时间他们确实抢到了不少市场份额。


基于上述四象限分析,我整理了一张“主动拓客-适用性-分析图”:

模式

假如,我们的业务适用于通过信息平台获取客户的信息和资料,主动触达客户并引导成交

那么,销售从业者在实施这种拓客渠道方式的时候,怎样才能提高成功率?

根据过往的经历,我给销售从业者们一个建议:

设计一套专属于自己的 可转化、可持续 的模式。

什么意思?

有个电销企业的管理者跟我分享过他们的模式:

从单个电话来看,我们确实很大概率会客户被挂断,但我推算过:

-- 每个销售只要一天能打200个电话,大概能邀约2个见面;

-- 每20个见面,平均就能带出1~3个成交;

-- 只要保证2个成交,就能养活一个销售。

-- 所以,“加人”=“增加收入”。

这,就是可转化、可持续的模式,思路跟前面纷享销客的案例也有点像。

销售从业者也可以参考这一思路。

例如:

1、前一天傍晚18:00~19:00,信息搜集阶段。

这个时候客户下班了,联系客户会是一种打扰,那么就趁着这个时间,浏览各大信息平台,收集名单X个(不同业务标准不同)。

2、第二天8:30~9:00,准备阶段。

(1)如果是ToC(面向个人客户),开口练习一下话述。

(2)如果是ToB(面向企业客户),搜索一下“名单客户”的公司背景资料,让致电的时候可以基于客户的背景进行交流。

3、早上9:00~12:00,电话陌拜阶段。

设置确切的量化目标,例如,“成功邀约拜访2个(底线1个)”。

4、下午14:00~18:00,面访阶段。

拜访早上(或之前)邀约好的客户。

(如果早上拜访了客户,下午就进行电话陌拜)。


上面,就是一种“基于模式”的做法。

这种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每个行业,但它给销售从业者传递一个思路:

如果销售从业者要 通过信息平台作为主要的拓客渠道,并希望保证一定的产出 ,那发展出一套 可转化、可持续 的模式便是有必要的。

小结

以上,便是对最后一种渠道类型——信息平台的相关介绍,小结一下:

1、我们先介绍了信息平台与渠道人、广告展示场的区别,它是一种主动推的获客模式。

2、然后,我们介绍了这种获客模式的适用范围,并给大家输出了“主动拓客-适用性-分析图”:

3、最后,我我们介绍了如何“用好”信息平台这种渠道方式,即销售从业者需要设计一套专属于自己的 可转化、可持续 的模式。

至此,渠道选择的三种类型全部介绍完毕。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渠道选择》《渠道人》《广告展示场》三篇文章进行回顾。

从下一期开始,我们将介绍“个人MTL流程”的T2环节。

希望最近几期的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