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销售的成交率?
2020-05-25 14:05:20
Chapter1 .引入
前面的好几期,都在写销售管理以及企业组织方式如何赋能销售职能的相关文章。
上周,有个读者问了一个问题:
如何提高销售的成交率?
所以本周写点销售实战的干货。
首先,销售科学流认为,提高销售成交率真不是什么难事,也许只需要一点认知和动作调整,就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另外,需要把命题缩小,要把这个话题场景化,解决方案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
所以,我把读者的问题场景化为:
在与竞争对手的同台竞技中,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胜率?
这个问题适用范围广,讨论它很有价值。
今天我谈谈对此的理解。
———————————————————————————————————————————————————
Chapter2.思考方向
销售科学流曾经反复表达过,在销售的实务中,有几个核心点:
1、销售的基础,是建立信任。
2、销售的前提,是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
3、销售的核心,在于价值传递。
在如何提高胜率的问题上,关键点在于“与竞争对手的同台竞技”。
因此,根据销售科学流总结的几个核心要点进行推导,只要:
-- 我们建立的信任度比竞争对手更高。
-- 对需求的理解比竞争对手更精准和深刻。
-- 传递的价值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多。
那么,我们的赢面就会比对手更高。
价值传递的多少,受制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取决于对需求的理解。
因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一时无法改变的,所以,在销售过程中,价值传递的多寡和优劣,某程度上直接由需求理解的精确性和深刻度所决定。
因此,本专题文章,将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 如何更好地提升信任度?
-- 如何更精确地理解需求?
本周,先从“如何更好地提高信任度”开始。
建立信任的着力点
———————————————————————————————————————————————————
Chapter3 .建立信任的着力点
信任为何如此重要,我们曾经在《无信任,不成交!》一文中已经详细描述过,在此不再重复。
本章节主要聚焦如何加强信任。
首先,我们要先搞清楚信任从哪里来?
我曾在为某家知名软件企业提供的一次培训中,总结过一个信任来源模型:
信任从哪里来?
可以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视角思考。
从过去的视角:
-- 信任可以来源于与客户曾经的合作历史。
(这样获得的信任是很珍贵的。很多时候,客户的疑虑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而合作历史给予客户一种确定性。这是为什么销售科学流反复强调“第一次合作的交付的至关重要“的原因——它影响着二次合作的可能性。如果企业不能保有一定比例的老客户,那么就只能依赖于销售职能的疲于奔命。)
-- 如果没有合作历史,企业的知名度和行业口碑就会成为信任建构的影响因素。
但无论是合作历史还是知名度或是口碑,这都是销售人员暂时无法改变的。
从未来的视角:
如果没有过去的背景作为支撑,企业或销售人员还能通过对未来的承诺来构筑信任。
客观地说,对一些战略的客户,企业有时候不得不做出超额的让步,获得首次合作的机会。
这种承诺表达了一种态度,同时也给予了客户一种安全感。
信任程度,很多时候也是对代价的一种权衡。
但,过度承诺绝不能变成一种习惯。
作为一个有尊严的销售人员,绝不能因为搞不定客户,就回头强奸公司。
所以,对未来的承诺,应该客观和实事求是,而不应该为了建立信任而过分让步。
从现在的视角出发:
所以,到了最后,销售人员最能努力的方向,就是通过高响应度的服务以及专业的呈现来提高客户信任度。
“高响应的服务”是销售人员最常见的表现。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响应度也只是一种态度,门槛很低,如果销售人员只是一味地拼态度,效果是有限的,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无法获得客户的尊重。
所以,专业的呈现,才是销售科学流认为能够用以制造壁垒、甩开竞争对手的最有效手段。
但专业的提高又谈何容易,专业有时候很容易被理解成一种抽象的品质。
当然,提高信任度的专业呈现绝不是抽象的,只有让“专业”具像化,才能使其成为一种确定性的、可复制的信任建构手段。
———————————————————————————————————————————————————
chapter4.标准模型
在多年的销售工作经历中,销售科学流确实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专业呈现方式,通过标准化的行动、标准化的工具配合和标准化的文档输出,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表现。
销售科学流把它总结为“以销售流程为中心的标准动作-输出模型”,可以表示为下图:
备注:由于上图是为某知名IT公司进行辅导输出的标准模型,因此敏感部分做了模糊处理,在下面的案例中会部分提及,敬请谅解。
简而言之,“以销售流程为中心的标准动作-输出模型”有以下4个部分:
1、确定标准流程。可根据PSP销售流程框架为基础进行调整,如希望对“PSP销售流程框架”进一步了解的读者,可公众号搜索《PSP销售流程框架》一文)。
2、确定每一个流程环节的标准动作。
3、设计该环节的辅助工具。
4、输出标准化文档。
看到这4个点,可能读者还没有什么感觉,下面通过两个销售场景案例,让读者理解这4个部分如何帮助销售人员提升专业表现、加强客户信任的。
———————————————————————————————————————————————————
Chapter5.两个场景案例
场景一:立项阶段示例
在一个大型软件项目的跟进过程中,到了“P3.客户的立项”阶段,很多时候销售人员会连对项目是否处于立项阶段都无法准确判断,因此也就无法有效调动企业内部支持性支援,更不用说在客户面前体现任何专业性了。
销售流程到了这个阶段,首先,我们可以配合“f-OJ_商机判断表”(辅助工具),与客户确认项目范围、计划、预算、决策链与角色等项目等信息(标准动作),最终输出一个初步的“SOW工作说明书”(标准输出)给到客户。
另外,根据“f-OP 商机计划表”(辅助工具),基于以往的经验,给予客户相关项目计划建议(标准动作),确认以后,再给客户输出一个“联合工作计划”(标准输出)文档。
这个阶段,需要主动交付两个文档给客户:
1、SOW工作说明书。
2、联合工作计划。
例子到了这里,可能很多做了多年销售的读者,连什么是“SOW工作说明书”和“联合工作计划”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主动输出给客户了。
但这恰恰表明了这种做法的价值。
在客户立项的阶段,客户也不一定有经验,很多时候不知道当下应该做什么。
如果某个厂商的销售人员主动提交“SOW工作说明书”和“联合工作计划”这两份文档,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了下一步的工作开展计划,另一当面也直接减少了客户开展工作的工作量(SOW本身是客户本身需要写的)。
这种情况下,客户对该厂商的专业感知是毋庸置疑的,而这种专业感受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信任的提升,比竞争对手获得了更多的信任。
难道销售成功率的提高不就很明显了吗?
再看看另外一个更普遍的场景。
场景二:拜访前后的标准化动作和输出
任何行业的销售人员都会遇到一个场景,就是拜访客户。
拜访客户的前后,作为销售人员的你,坚持做过什么标准化动作、工具和输出吗?
在我服务过的一家很值得尊敬的企业——北森,就有一套特别标准化的体系。
拜访前:
1、 根据“沟通确认书”的模板(辅助工具),收集和确认我方和客户出席的人员,提前了解客户的关注点,并与客户确认沟通议题(标准动作),最后发送邮件并进行电话确认(标准输出)。
2、如果是第二次以上的拜访,则还需要根据“拜访回顾表”(辅助工具),整理之前拜访的沟通内容和形成过的共识(标准动作),当再次拜访时,销售人员便可以回顾之前的交流作为开场(标准输出)。
拜访后:
根据“会议纪要确认表”的格式要求(辅助工具),整理拜访的会议内容、形成的共识、下一步安排(标准动作),发邮件并与客户进行确认,并做好下次见面的安排(标准输出)。
这几个小小的动作,引起过多次积极的效果。
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在一次确认合作的会议中,客户方的领导把记录了双方7次交流内容的邮件都打印了出来。这一方面是肯定我们的态度和专业度,另一方面是把我们当作他们企业的学习榜样。
那一次的合作,我们的合同金额远高于竞争对手,但客户最终还是选择了我们。客户选择我们的原因,也毋庸置疑是出于对我们专业态度的认可和信任。
———————————————————————————————————————————————————
Chapter6.结束语
以上,就是本周销售科学流想跟读者分享的内容。
通过销售过程中的专业表现,加强客户的信任度,从而在竞争中获得更高的胜算,是每个销售人员都可以通过努力做到的。
后面,我们还将从“如何更精确地理解需求”的角度,帮助销售人员进一步提高竞争优势。
其实,竞争优势的内在含义只不过是:
我们不需要做得有多好,只要做到比竞争对手更好就足够了。
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给读者带来一点新的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