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客户经营,二次合作与转介绍才会多!
2023-11-19 10:04:32
回顾
在《客户经营的必要性》一文中,我们介绍了:
合作以后,更有利于与客户建立信任,销售从业者需要去关注“售后阶段”。
此阶段有两个目标:
—— 就是挖掘客户的新需求。——就是让客户给我们介绍新客户。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说到客户经营,很多销售从业者第一时间想到的方法是:—— 节日问候—— 赠送礼品—— 请客户吃饭.....我并不认为这是售后阶段最该做的事情。试想一下,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后,一般会有怎样的期待?—— 显然,是获得期待的价值,也就是我们的成功交付。如果交付是成功的,二度合作与转介绍便有了根基。基于这一逻辑,此时销售从业者最需要关注的是:—— 合作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 客户是否认为这次采购是成功的?但这一要求对某些销售从业者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很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并不容易被直接量化和感知,比如软件项目、咨询服务等B端服务,又或者保险、保健品、健身会籍等无法即时体现功效的C端产品。那么,销售从业者可以怎么体现合作的价值呢? 要想体现合作带来的价值,首先要对价值进行有效测量。我给读者推荐一套“效果量化5步法”,它能用以记录和整理合作所产生的价值。这5步分别是:我以CRM的交付场景为例,给读者介绍一下这五步测量法的具体使用方式。“价值关注项”一般在合作之前就已经确认清楚了,它是客户购买的前提。例如,客户对CRM可能有以下一些价值期待:(1)降低“老客户的流失率”。(2)提升“销售线索转化率”。(3)提高“销售预测精准度”。(4)增加“销售管理的效率”。我们以此为基础进入下一步。 初始基线,就是与客户确认“价值关注项”中的现状。例如:在此步骤,读者可能会有两个疑问: 1、有一些指标是难以量化的,例如“销售管理的效率”。2、有一些指标即便可以量化,但客户之前没有统计,找不到统计数据。那可以怎么处理呢? 对于第一种情况,有两种处理方式:(1)寻找相近指标。例如与客户商量后,把“销售管理的效率”换成“有效拜访数”(或“商机新增数”)。(2)又或者可以试着把无法量化的指标转化为感性评分。(读者可以参考下图的最后两行)对于第二种情况(客户之前没统计过基线指标),只能先不设定基准值,后续把第一个观察周期的结果设定为基准。 有了基线以后,基于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作用特性,设定“观察周期”和“阶段观察点”: 基于不同的观察点,双方共同商量出一个相对保守的“价值期待”:这里有两点提醒:(1)保守很重要,毕竟一项价值能否实现,影响因素很多,过于乐观的期待很容易会落空。(2)有些关注项的见效时间可能比较慢,例如“客户流失率”、“销售预测精准度”等,这些指标的改善预期,一般会后置一些(即不过早地设定观察点)。 最后,就是根据阶段观察点,真实记录客户的“价值实现”情况: 经过这五步的设定与记录后,销售从业者又该如何使用呢? 当然,就是把记录的价值向客户的关键人进行展示和汇报。但部分读者可能会有下面的担忧: 如果价值(效果)显著固然好,直接拿着表格向客户关键人展现价值即可。 的确,很多时候合作并不是完美的,往往会有局部的问题,例如数据呈现为下表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有两个建议 :一方面,销售从业者要端正态度,与公司和客户共同探讨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并制定进一步的优化措施。另一方面,也需要让客户意识到,这次合作仍有很多积极的成果(如下所框定)。有些读者可能还会担忧: 如果交付效果不是局部有问题,而是整体都很糟糕,那该怎么办呢?(如下图所示) 根据我的经验,造成此种情况一般有三种可能:1、我们提供的产品真的存在较大的问题,无法给客户带来实质性的价值。2、设定的改进预期不合理。3、客户的“内部问题”比较突出,无法满足这套系统对管理的最低要求。没啥可说的,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要么想办法去补救,要么做好失去客户的准备。这同样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毕竟没有控制好客户的预期。一方面,请专家出马,向客户解释清楚,并尝试调整至合理的预期。另一方面,吸取经验教训,在后续的合作中引以为戒,尽力与客户达成合理的共识。如果在交付的过程中一直有进行沟通和管控,一般来说客户其实也能意识到,不见得会完全归因于供应商。此时,我建议与客户一同客观地分析和复盘,尽量传递出一种“负责任、不推卸”的姿态。 但如果客户非说是我们的责任呢? 我认为,只要确保不造成公司损失的情况下,那我们就认了吧,毕竟客户(的项目负责人)也需要一个台阶。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个过程也能够帮助我们优化“客户筛选机制”,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哪些客户是可以服务的,哪些客户我们不容易为其创造价值。 以上,就是销售科学流给读者介绍的《成果跟踪表》,以及它的使用方式。最后,给读者两点提醒:不同产品提供的“价值项”肯定不一样。即便同一个产品,对于不同的客户,“关注的侧重点”大概率也不同。改善的达成,大多数时候是需要多方面的协同调整。一次服务、一个项目所能实现的成果和价值往往是有限的。因此:--与客户的确定的“价值关注项”不宜太多,一般1~2项比较合适,尽可能不超过3项。--每一个关注项的预期也尽可能保守一些。 以上,便是销售科学流对于“成果跟踪”方法和工具的相关分享。 销售从业者为何要如此关注售后阶段的交付情况? 而这,恰恰是“获得后续合作”以及“客户转介绍”的前提。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聚焦交付
效果测量方法
价值汇报
注意事项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