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客户认可的“实战话术”!
2022-12-04 11:39:54
回顾
上周,我们在《获得联系人认可》一文中,介绍了如何让“客户联系人”帮我们推荐需求关键人的方法:
1、用专业和态度来展现自己的靠谱。
2、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利益绑定(并非必要)。
以上两种方法中,销售科学流更亲睐于第一种,它的适用场景也更广。
那么,问题有来了——:
对于一个“自身还不太专业”的销售从业者,要如何才能在与联系人的沟通中展现自己的靠谱呢?
解题思路
前面提到过,“靠谱”可以通过专业和态度两方面来展现。
既然“专业”暂时没有,就只好依靠“态度”了。
不同的销售从业者对“态度”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 有些会通过“对联系客户的频繁程度”来表达自己的重视。
但这种行为常常会起到反作用,让客户感觉很烦。
-- 有些则会协调专家帮忙助攻。
从实践结果来看,这一招无疑是有效的,但问题是专家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协调到的的,那请不到专家的时候怎么办呢?
在这里,销售科学流将给读者分享一个重要的方法——付出性沟通。
付出性沟通
什么是“付出性沟通”呢?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付出性沟通”就只有两个步骤:
1、先付出
2、再要求
它以“要求为目的”,但要从“付出为开始”。
读者也许觉得,这也未免太简单了吧!
是的,要从“联系人”触达到客户的“需求关键人”,付出性沟通就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阶梯”。
这么说似乎过于抽象,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如果你是小黄,你会怎么做?
-- 直接介绍产品吗?
销售科学流反复提过,在对客户的情况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急着去介绍产品,很容易让客户产生“他们的产品不太合适”的糟糕印象。
-- 既然直接做介绍不合适,那就先从了解需求开始,从联系人身上收集需求。
问题又来了,在与联系人沟通的初期,大家还没有建立足够的信任基础,如果一上来就开始问各种问题,可能没问上几句,联系人就不耐烦了。
那可以怎么做呢?
其实,就是把“介绍”和“信息收集”切细,放到“付出性沟通”的框架中。
我会这么做:
1、我会先在公司内部简单了解下,对于客户所在行业,我们有没有相关成功案例。
-- 如果有相关的案例是最好的,可以先去了解下这个行业的CRM一般会关注哪些功能、核心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如果没有,跳过就算了。
为什么是直接跳过,而不去想方设法搞清楚客户的行业特性?
因为这样的要求对销售从业者来说有点高了,很多人难以做到,既然如此,不如直接探讨:
“在没有相应行业案例,也没能搞清楚对方业务的情况下,如何能接触到客户的需求关键人?”
2、我会对联系人进行第一次的“付出性表述”。
付出性表述,就是通过语言,让客户感受到我们“在付出”(或者至少感受到我们“愿意付出”)。
注:“下划线”标记的部分,是“参考话述”,没有“下划线”的,是“说明文字”。
读者可能会有疑问:
只是说“我们有案例”、“我们做过一些大型客户”,就算是“付出”了吗?
事实上,“付出性沟通”中的“付出”,不一定指那些“实质性的代价”,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一种信息的回应和传递,它呈现出的是一种“给予的姿态”和“付出的感觉”。
3、在展现了“付出的姿态”之后,我会试着去“甄别和确认”需求关键人。(提出要求)
这里有两个需要销售从业者注意的地方:
(1)不要一股脑地把问题抛给对方,沟通好比“跳舞”,需要有节奏地进行“问”与“答”。
(2)前面第2点展现的“小小的付出”,不见得“够资格”支撑到把上面的几个问题全都收集完,具体能收集多少,取决于联系人的性格和态度。
4、如果对方态度冷淡,甚至不耐烦,我会先停止索取(提问),通过“继续付出”来“换问题”。
从上图中,读者应该能再次感受到,所谓的付出,只是一种姿态的呈现。
这种姿态,很多时候只是给出一个恰当的理由罢了。
5a、如果发现对方“不是不愿意”,而是有些问题“回答不上来”,这恰恰是Call Out(引出)需求关键人的好时机。
但同样的,“Call Out需求关键人”,也建议遵循“付出性沟通”的框架。
5b、如果销售从业者对自己没信心,可以通过“我方的专业角色”作为更强的“交互条件”,来引出对方的需求关键人。
基于我的经验,遵循以上“付出性沟通”的交流方式,一般都能触达客户的需求关键人。
小结
以上,便是对于上一期《获得联系人认可》的实战示例。
虽然,对于很多行业和业务,上面的示例无法直接照搬,但核心思路是一致的:
销售从业者需要通过“问”与“答”建立沟通的节奏,也需要在“付出”和“要求”间取得平衡。
如“跳舞”般,逐步获取联系人的认可,最终触达需求关键人。
这是上面示例希望传递给读者的沟通原则。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