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40-6630 体验

销售技巧-线索跟进的破冰

2020-01-20 14:34:27

引子

和客户的第一次...电话沟通,很多销售都处理不好,要么太啰嗦引致不耐烦、要么语无伦次逻辑不清、要么该问的没问。
 
今天我们就尝试一起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次致电,分两种情况:
 
一,如果是拓展客户,第一次电话的主要目的是绕前台,找到相关人。如果已经可以直接联系到相关人,初次电话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对方兴趣,愿意进一步沟通和了解(再次致电或上门拜访)。
 
二,是线索跟进,客户通过某种渠道知道我们公司,主动致电了解公司、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等。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目的应该是尽量了解对方的情况,判断是否目标客户。
 
本文主要以第二种情况展开,当客户主动联系我们,我们:
1、要了解什么?
2、有什么技巧和注意事项?
3、如何练习加强?
 

 
了解什么?

不同企业,由于所在行业不一样、销售的产品/服务不一样,需要收集的基础信息也不一样。
举例我所在的软件开发行业,如果客户主动找我们,通常有几种情况:
 
1、带着具体需求而来,已经明确要上一个某某系统。
2、即便没那么具体,也通常是遇到了某些问题,有待解决,寻找解决方案。
3、只是随便看看,了解下。(占比非常小)
 
既然前面两种情况占大多数,就意味着别人通常是有求而来,因此,就需要围绕着别人的需求或问题展开沟通,需要了解以下几个信息:
 
1、要上什么系统?包含哪些功能?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2、上这个系统,为了解决哪些问题?(效率低?原有系统不好用?...)
3、已经立项了?还是前期了解?时间计划?(销售阶段)
4、企业的基础信息(企业规模?多少人用?是否有系统维护人员?)
5、竞争对手情况、预算、决策链条。
 
以上几个方面都很重要,而最关键的,是第1、2点,客户究竟需要上一个什么样的系统,要解决哪些问题。
 
只有问清楚了,我们的沟通才有针对性,否则,销售只是在自说自话。
 

 
技巧和注意

在沟通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建议:
1、开场白,尝试先建立权威感,尝试告诉对方,我们在对方所在的行业已经有丰富的案例(简单举例说明),同时告知对方,我们不仅是销售人员,而且有一定经验的项目顾问,让对方愿意对需求展开介绍。
 
例如,“你好,陈先生,对于房地产行业的OA系统,我们已经有一定的经验,例如深圳卓越地产、香港恒隆地产都在用我们的OA系统,当时也是由我跟进,您方便介绍一下,贵司这次的OA系统主要关注哪些功能吗?”
 
2、尽量引导深入,不要流于表面。例如对方说他们主要关注“通知公告、异地审批”,我们不能只是说一句“好的”,就转移到别的问题上,前面说过,对方的需求和遇到的问题是整个沟通的关键,所以我们要习惯问“还有吗?…”,从而引导更多的信息。
 
还要尝试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贵公司对通知公告如此重视?”,尽量深入挖掘,了解需求背后的需求,原因背后的原因。
 
3、关注提问的节奏,没有客户愿意被不停地提问,在了解某些信息后,要尝试输出有用信息,保持交流节奏和氛围。
 
例如,客户如果表示关注“异地审批”,原因是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而且领导频繁出差,使审批不及时,那么,在提问下一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简短地描述:“是的,对于商业地产,各商场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很多时候总部和商场之间的交流会有延误,所以我们除了提供在PC上使用外,还提供APP和微信端实时同步,进一步提高异地审批效率,也方便领导出差的时候没有电脑也能审批,因此,移动办公会是你们关注的重点吗?”(也可以描述某个相关案例的实际情况)。
 
交流本质是信息交换,不能一味向客户索取。
 
4、在笔记本上提前写好“提问列表”。人的大脑不像我们想象地完美,问完需求,有时候就不记得问竞争对手情况了,所以把基础信息的提问列表,先提前设定好,在形成习惯前,对着它来打电话。
 
5、提问敏感问题要给出原因。竞争对手情况、预算等问题,客户一般不愿意回答,但幸好大家都是人,只要给对方一个合理的台阶,客户不那么容易拒绝,每个人都希望维系一个“讲道理”的形象,如果理由足够充分,还不愿意说,就显得蛮不讲理了。
 
例如:“想了解下,除了我们以外,贵司还评估了哪些厂家呢?...你不用担心,我们没有别的意图,只是我司内部上月才做过竞品分析,我们可以尝试把我们产品和竞品做一个简单对比,让你更清楚双方的优劣势,这不也是对您选型很有帮助吗?”
 
你不一定问的出来,但给予台阶和理由,会让你的成功几率更高。
 
6、敏感问题最好是封闭式的选择,而不是开放式问题。比如:
 
(1)“请问您的预算是多少?”
 
 
(2)“5~10万、10~30万,还是30万以上,本次项目预算具体落在哪一个区间?”
 
第(2)个问题显然更有机会得到答案。如果加上一个理由“问预算原因,主要是每家公司有它的核心价格范围,我们提前了解双方的价格预期,也避免到了最后才发现双方的范围出入很大,浪费了时间。”得到答案的机会会更大。
 
7、下一步安排思维。收集和交流完以后,不要就此“bye bye”,必须为下一步跟进留下伏笔,安排好下次的跟进,跟客户约定好下次演示、上门、参观…总之必须设计后续安排。

 
 
如何练习

最近请教练学羽毛球,教练跟我说,他动作之所以这么标准,是因为以前训练的时候,挥空拍练一个月(不上场不碰球),练步法一个月(不上场不碰球),练击球点练一个月(不上场,拿绳子吊着球练)…总而言之,很苦逼。
 
但,这恰恰是最科学的训练方法,《异类》里面强调,要成为高手,就要拆解动作,然后对每个动作进行“刻意练习”,逐个击破。
 
回到刚刚的初次电话沟通训练也是一样,不要急着一通一通完整的电话进行练习,这不是好的练习方法。
 
假如每次沟通内容都需要询问上面所提到的几个内容(系统需求、遭遇的问题、项目阶段、竞争对手、预算、决策链...)。
 
对于每个问题,拆开来分别练习,练到能够流畅自然地表达,练习到大脑的神经元连接成新回路。


 
 
最后

如果要成为高手:
“马上行动、忍耐枯燥、坚持不懈”

? 

 

2020.1.20

客道|销售实战

每日观点.jpg

by 黄老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