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40-6630 体验

销售心法-“建立信任基础”

2019-08-14 09:39:58

Chapter1.引子

销售工作在中国,没有很受尊重。

自己想想曾经遭遇过的经历,好像就觉得并不奇怪了:

 

经历一:

很多人都有买车险的经历,每当车险还有两三个月到期,就会有客服打电话来问你是否买车险,大致意思是:“你的保险准备过期了,早买不如迟买,我给你点优惠,你就买了吧”。

虽然说起来确实是那么回事,但问题是,同一时间好几个销售用同样的方式打过来,而且每隔几天打一次,说的都是类似的话,反感情绪油然而生。而且,销售人员和他们提供的产品都差不多,难以选择。

相信,很多销售应该没有考虑过,在这种情况下,关键在于如何能给客户觉得你很值得信任,有深刻的印象,而不只是无差别地打电话,问一句“决定了没有?”。

几年以来,没试过连续两年同一个销售给我兜售车险,应该意味着大多数车险销售的任职周期不超过一年,也意味着也许这种商业模式有阶段合理性,但对销售从业者而言,无法形成人脉和信任积累。

 

经历二:

大概去年,我在一家4S店看完车,当时接待我的是一个年轻男销售,每隔一周,他会给我打个电话,问我要不要去店里坐坐,我问及到店原因,他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当时,我觉得突兀。

几个星期后,他再给我打电话,说公司要搞活动,希望我帮他买一张300元的什么卡,买车会有优惠,他说,这张卡在活动以后没有使用,可以退钱,希望我帮忙,还一连几天给我打电话,催促我购买,表示公司销售压力很大。

那一刻,我非常反感,作为一个销售,没有建立信任之前、没有为客户创造价值之前,为什么可以堂而皇之地要求客户帮忙呢?那一份要求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以上两个只是很普通的例子,我们身边常常都能遇到,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理解到,用这样的销售方式,没能得到客户的尊重,不是很正常吗?

改革开放到现在,销售这个职业,在不断被塑造和改变当中,从以前只要愿意卖,口才好一些,就能够混得风生水起,到现在,企业越来越多,大家用不同营销手法互相竞争,比拼谁更快、更有效地接触到客户,所以作为客户的我们,已经被大量地销售蹂躏到没脾气了,每天接到大量的推销、开户电话,以致我们挂电话的速度越来越快。

通过推销、强买硬卖,甚至努力跑腿等方式对客户已经不起作用,客户免疫了。

 

Chapter2.解决思路

从事销售工作12年了,我的经验是,要客户选择跟我们成交,在众多厂家中选择我们,核心是获得客户的“信任”,那怎么才能做到呢?

大前研一在《销售专业主义》中认为,需要获得客户的认同和信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专业形象。要获得客户信任,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人士。如果看文章的你,是一个销售,我们考问下自己,我们是所在行业的专家吗?我们对竞争对手了解吗?(不是听过没听过,是真的能够清晰知道相互间的差异和优势),还有,我们对自己的客户了解吗?如果没有,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够做好销售工作,难道只是略懂销售技巧,就能把产品卖出去吗?

随便举例,无论是大品牌服装店,还是一家私人小服装店,对于目标客户审美标准的了解、对于服装配搭知识的了解,甚至对于客户心理的把握,都会影响销售人员在客户心目中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根据数据反馈,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服装销售跟一个不专业的服装销售,成交量完全不在同一个等级。

所以,即便只是“卖衣服”这样简单的销售工作,对销售人员的专业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不要说软件行业或企业管理咨询行业,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客户压根不鸟我们。

试想一下,为什么上门拜访,客户对我们漫不经心、毫无尊重,很可能,就是因为不够专业,没能获得对方的认同。

2、创造价值。而且是想方设法地创造价值,我们一般很容易步入到一个误区,就是火候没到,就跟客户提要求,特别是成交的要求。这就好比,才跟一个女生约会两三次,就跪下来求婚,这不是神经病吗?不被打已经很幸运了。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通过互动、接触,逐渐建立信任,而互动中,我们的主动付出,尝试为客户提供和创造价值,更容易获得积极的反馈。愿意为客户做得越多,关系也会越拉越紧,详细可以参考之前发布过的一篇文章《大客户销售-人际关系的“互惠”》。

本文前面提到一个4S店的销售,在没有建立信任之前,就找我帮忙买卡,使我很反感的例子,让我突然想到另一本书的一个正面案例:

老板和秘书去买车,老板试车过程中提到颈椎不好,希望座椅更舒适,销售听完以后非常在意,邮寄了一本健康保养的书籍给秘书,让其转交给老板,一周后,还对于颈椎方面专门写了一些心得和读书笔记,再次邮寄给秘书,没多久,秘书就过来提车了。

这个案例,积极地反映出,销售如果能够创造性地为客户提供价值,成交是自然而然的事,反而,没有主动创造价值,只是一味要求成交的销售,一般效果不会很好,而且还很讨厌。

3、真诚。身边的朋友,谁很狡猾、谁很厚道、谁很阴险、谁很善良、谁很聪明、谁很愚蠢...其实我们分得出来。每个人虽然都想极力维护自己的形象(刚刚提到的那些人也不例外),但我们仍然能够清晰感受到他们的为人。

这意味着,我们的好跟不好,其实都难以掩饰,我们的行为、说话、表情都在传达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客户表示,我们的产品有某些不足之处,而我们急急忙忙回应:

“没有啊,其实……”(尝试马上解释),只是在试图传达:

“我想尽快说服你”

而不是用心理解客户之所急,关注客户之担忧。

真诚是一门内功,如果我们还没有,就需要内观和反复练习。

也许你会反驳,很难“事事真诚”......

是的,但......

当尝试过真诚所带来的心灵愉悦和问心无愧后,

可能,会上瘾的。

这需要经历和体会,

希望看文章的你,

能够在成长中,

感受到真诚的威力。

 

Chapter3.小结

作为一个销售...

我们不只是跟自己赛跑,

还有很多竞争者跟我们一起跑,

“专业、主动创造价值、真诚”

可以让我们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