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存结构,思考销售管理者的价值
2020-07-27 15:10:46
Chapter1.引子
作为一个销售领域深度思考的公众号,我们一直在尝试构建一套系统的销售方法论体系,所以有了以下的思考:
而且与读者的交流越来越深入,销售科学流的体系已经迭代到3.0版本。(有兴趣了解的读者,可以关注公众号,回复“销售体系”查阅)
首先特别感谢读者一直以来的交流和提问。
今天的文章,我们尝试回答上段时间一个读者的问题:
一个销售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价值?
Chapter2.生存结构
在导出销售管理者的价值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阐述一个概念,叫“生存结构”。
生存结构,可以简单理解为个体身处的生存环境。
如果是企业,生存结构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竞争、商业氛围等一系列的宏观与商业环境因素。
如果是个人,除了这些宏观因素外,我们的家庭情况、经济压力、教育条件、人脉资源等是更切身的生存结构。
当代著名哲学家王东岳先生,有一个论调:
不同的生存结构,便造就相应的经济系统、组织形态和文化构型。
举个例子:
一个服装品牌定位快时尚,店铺开在人流量大的商业街上。
那么,大到当下的经济水平、消费习惯、时尚潮流倾向,小到这样的选址所带来的人流量、消费者群体类型、商业街面临的竞争,都是这个品牌面临的生存结构。
在这样的生存结构之下,聚焦吸引人流、价格低廉、快速成交等手段的组合,便形成了品牌的阶段性商业模式。
同时,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也会倾向于如何减低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等方面。
由此也容易生长出客户优先、热情服务、歌舞吆喝等文化表征。
企业体制,不是企业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由生存结构所决定的。
这一刻读者可能会疑惑,不是在讨论销售管理者的价值么?为什么要谈生存结构?
Chapter3.体制敬畏
销售管理者在一个组织(或者空降到一个组织)中最忌讳的,就是“直接”将过往的管理经验套用到现有的组织里,殊不知所有的现存体制,不过是组织应对生存结构的一种必然选择。
如果没有理解生存结构,作出的任何体制的调整,都是无理的,不符合生存结构的任何体制,都不应该,甚至不可能存在。
就好比上面服装品牌的例子,如果一个在LV工作过的店长空降到一个快时尚的品牌服装店,觉得吆喝、跳舞太low,硬要用LV那种爱理不理的清高范要求店员,也许离死就不远了。
因此作为一个销售管理者,第一个要务,是了解组织的生存结构,而且应该了解生存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理解现有体制的成因与合理性。
这既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一种尊重和敬畏。
那难道本文的论点是销售管理者应该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即可?
Chapter4.体制审视
显然不是,环境在变,生存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原来生存结构下建构的体制,会变成新环境下的障碍。
组织及其成员,处于已形成的体制中,为了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组织不仅不容易发现自身与生存结构不适应之处,甚至会为自身的合理性进行辩护,王东岳先生把其称之为“遮蔽效应”。
很多经典商业案例证明了这点,极少数如微软能跨域自身的遮蔽效应获得新生,更多的如诺基亚、柯达等只能在无意识中(或后知中)消亡。
所以,在充分理解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结构,以及衍生出来的体制以后,销售管理者要做的,是思考和探寻是否存在现有生存结构和现有体制的匹配性错位。
匹配性错位,就是生存结构与体制之间的不匹配。
我们举个例子: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小微企业日渐增多,早在2015年,全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大概接近两千万家,那个时候,小微企业使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比例不高,而CRM的价值明确而清晰,所以只要价格不高、产品易用,可以说满地都是客人。
纷享销客、销售易等一批SaaS的CRM企业就在那个时候获得迅猛发展,在那个生存结构下,销售团队几乎无一例外生长出狼性的销售文化,采取高激励措施,整个组织都聚焦在人才的快速培养、快速扩展、快速成交。
这样的体制在当时,不是选项之一,而是企业获得生存优势的必选项(本例子具体指向小微企业的CRM市场),因为不迅速占领市场,最大的可能就是淘汰,或者被锁死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中。
但到了2019年的当下,小微CRM市场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些目标客户要么已经用了,要么发现不适用,客户的支付能力不足,同时市场的增量在迅速递减。
也就是说,生存结构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
作为一个销售管理者,虽然无法左右企业的经营方向,但需要意识到生存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这一现状,并且思考原来的销售模式,例如注重客户的大面积覆盖、注重销售行为管理,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等,是否需要做出一些调整。
所以,本文的观点是,销售管理者的所有价值输出,应该构建在对生存结构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现有销售体制进行审视,寻找是否存在匹配性错位。
那当销售管理者意识到生存结构与组织体制的关系以后,具体又应该具体从哪些方面入手,输出销售管理者的价值?
Chapter5.价值输出
Chapter5.价值输出
本文认为,以生存结构为条件,销售管理者的价值推导如下图所示:
建议读者点开上面图片,认真看下,它是后文的展开结构,如果没空了解从左到右的推导过程,至少看看右边红色文字的三角形,它是推导后的结论。
从上图的推导我们可以发现,销售管理者的价值可以从经济角度、调控角度、文化角度三个方面进行衡量。
简单介绍下:
1、经济角度
一个销售管理者,特别忌讳的,就是对团队没啥贡献,只会搞些无谓的管理动作,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行为充其量是一种行为艺术。
销售团队本身就是一个以结果说话的组织,他们期待通过销售成果换取财富。
一方面,销售管理者能够根据生存结构,制定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让销售团队的努力可以获得有吸引力的回报。
我们不仅要告诉团队,实现目标“才能拥有”,而应该保证实现目标就“必能拥有”。
另一方面,销售管理者要与团队一起探寻投入产出比更高的流量渠道。
没有人喜欢做投入产出比低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是反人性的,不仅无法形成滋养,而且必定会产生负面的反作用。
为什么前面要提前铺垫生存结构,因为很多时候流量渠道的优劣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像前面举例的小微CRM市场,在一开始由于满地都是客,通过个人关系拓展陌拜,就是非常高效的流量拓展方式,但到了今天,随着生存结构的变化,原来的方式性价比显然已经非常低了,销售管理者必须去进一步探索新的流量获取方式,否则可能人都招不到,也留不住。
所以,销售管理者的价值,首先应该是经济上的价值,销售管理者的存在能够让团队得到滋养。
2、调控角度
调控,是通过调节以实现过程可控。
我常常说,很多销售从业者不是不愿意,而是能力不够。
当管理者制定了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并通过探索找到有质量的流量渠道。
下一步,需要根据生存结构,夯实、调整或重构销售流程,并以此培养和管控销售团队,使他们有能力、有节奏地逐步提高并实现目标。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切的招聘、培养、管理工作开展,都应该以销售流程为核心,这是销售科学流反复强调的核心宗旨。
不同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结合企业的生存结构,顺应衍生出不同的销售模式,而销售模式本质上就是销售流程。
关于管控,最后值得提醒的是,人性都有弱点,情绪也会有起伏,这是人类这个物种的自然属性。
管理者不需要大惊小怪,但也不能视而不见,只要制定相应的管控机制即可。
用系统论的角度说,就是要设定调节回路。
3、文化角度
一个团队,要成为真正的团队,必须建构共同的文化内核与认同,它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有了它,很多行为执行起来会事半功倍。
例如:
销售团队处在并认同狼性的销售文化,团队就不会认为要求客户“立刻成交”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如果销售人员还没做到,只是因为能力还不够罢了,而要求立刻成交是一项合理并高级的销售行为。
但如果处在专业主义的销售文化之下,“立刻成交”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他们会认为成交是专业输出后自然发生的事情,要求立刻成交是不可理喻的,甚至羞耻的。
另外,销售团队的文化,又必须建立在与生存结构的匹配性上。
例如文章前面小微企业CRM的例子,企图构建极致的专业主义销售文化对于小微企业CRM市场是不合时宜的,反而狼性销售文化会更高效。(需要注意的是,狼性销售文化和专业主义销售文化本身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他们之间有灰度兼容性,只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才把他们置于形式上的对立面罢了。)
一支强盛的销售团队,必然存在其符合生存机构的文化内核与文化认同。
销售团队文化建设,不是一个高级事项,而是一个基础事项,它是一个合格的销售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Chapter6.结束语
以上,便是销售科学流关于“销售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价值”的思考过程。
一个合格的销售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了企业的生存结构,以及生存结构的变化过程,然后从经济角度、调控角度、文化角度3个方面思考销售体制的合理性。所有的管理动作,都应该以匹配性错位为基础而展开。
它总结为下图: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触发你更多的思考。